心有繁花,不畏浮世——张德芬《心有所定不畏浮世》读后感

继上周的《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后,本周又读了张德芬的新著《心有所定,不畏浮世》。这本是她主编的,里面的文章大多数是其它作者的,张德芬本人写的不多。书里有大量彩色插画,淡雅美丽,赏心悦目,第一感觉非常好。我个人更喜欢张德芬的文风,所以对前面一本喜欢的更多一些,也仅是个人喜好而已。
这本书从成熟女性对安全感、对付出、对成长的追求、对亲密关系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讲述,有些有鸡汤的味道,有些对我还是有有启发的。我的收获主要是对安全感理解方面的。
大多数中国女性没有安全感,这不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而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文化种在中国女性基因里的DNA,由我们的祖母、外祖母、母亲,一路遗传给了我们,深埋在中国女性的集体潜意识里。在这个女性自我意识复苏、社会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常态化的时代,这种不安全感逐步外显,让女性,尤其是都市知识女性焦虑、挣扎,一方面不甘宿命左冲右突,一方面在现实面前常常感觉深深的无力,这种际遇下,有些女性放弃了身上女性能量,转而和男性一争雌雄,成功了就是女强人,没成功就是女汉子,而有的女性放弃了抗争,转而依附男性,把安全感赌在男人身上,成为不折不扣的索取者,遇到心智成熟的男人的话,会把她捧在手心,幸福甜蜜;不走运的话,男人日渐感觉背负沉重,久生嫌弃,被嫌弃甚至被出轨,但因感情不能自力,没有勇气走出沼泽重新开始,只能在水深火热中沉浮。这些生活常态让人感慨不已,但这个明代活的明白的女性实在不多。我也是明白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所以还是探索挣扎中,我依稀看到些许光明在远方,且寻着光亮走一程吧。
女性的安全感从哪里来?我一直的理解是从自强自立中来,从经济独立中来。对照我自己,这二条我早已符合,但思想深处一直对未来有所担忧,在变化来临时常常惴惴不安,明显的安全感不足,思想深处仿佛有个黑洞,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来吞噬我的意志,让我抑郁。本书强调了女性的安全感要从自己的内心中找,不能外求,更不能依符,安全感包括了经济的独立、自我意志的独立、对自我不完美的接纳、对他人的包容接纳,对付出完全不寄予回报的期望等方面,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女性,首先一定要是一个能自我滋养能力的人。简短的文字表达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人都会选择容易的路走,喜欢索取,喜欢跟随,喜欢推卸责任,而又想要随心所欲,想要自由,这些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活的不明白的人终其一生就在其中挣扎,最终还是被命运那无形的网死死罩住,困住。此时我脑海中有这种清晰的画面,当人们无力挣扎时,要么绝望出局,要么妥协,认“命”了,做一个智慧、滋润的女性太难了。当然男性其实也不易的,但女性往往更爱探索自我,更想弄明白我是谁,所以痛苦也更重一点。
我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关于接纳自我方面的。别人眼里我一定是个挑剔的人,很少赞美欣赏而总擅于发现毛病,喜欢在亲近的人面前发表评论。按书里的理论,这其实是我对自己的不接纳,我看到别人的缺点,都是我不喜欢自己的方面投射在了别人身上,让我由籍由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而评论尤其是评价,则是自我否定,自我拒绝,是人为的能量阻断,极大的影响着亲密关系,也阻碍着自我成长。我希望3月份自己能每天和自己对话一次,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赞美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怀着喜乐的心和自己相处,积极的心态不是逼迫出来的,更不是假装出来的,积极的心态是肯定和赞美出来的。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亲爱的自己,加油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