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16岁的教育梦

2017-06-26  本文已影响24人  靖宁
16岁的教育梦

今天听了北京搜狐教育做的中美教育比较沙龙,听到了很多关于中美教育的见解,第一次看到真实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认识了一些同样致力于教育改革的人。想想自己当初,每天晚上在被窝里看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文章:杨东平,钱颖一,顾明远等老师,那都是我觉得遥不可及的人啊!大一时看《盜火者》的激情澎湃和义愤填膺,还有看《先生》纪录片时读大师风度的崇敬与敬畏喜爱;还有幼时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高中大学读曾国藩,王阳明,怎么会对教育不感兴趣呢?这独自游学半年来真的和这些名师面对面,听各国教育制度,听教育改革等等问题。一切都是那么神奇。

我不急,只希望在这条道路上,我能不断不断不断地积累,不断不断不断地思考和实践,50-60岁真正成为一名对中国教育有大贡献,帮助更多成为孩子找到天性,释放天性而又不失善和美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生活幸福的态度和能力的人。

1 我为什么这么关心教育改革?

高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翻地理书,我突然看到我们中国的社会环境如此的糟糕,环境污染,水污染,当时心底难过极了,我真想做点事啊!做点能够帮助到社会帮助到更多人的事啊,可是我无能为力,我自认为没有能力做好科研,我无法发明创造一个一个好的设备,也很难去发现什么重大的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我想做的还不仅于此,我希望水更清,我也希望粮食浪费更少,我希望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也希望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我希望的太多太多,以致于我觉得只有教育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2 隐隐的种子

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注音版的《爱的教育》,讲的什么完全没有印象了,但可能就扎根于此了吧。

第二本读的印象最深的书是黑柳彻子的《床边的小豆豆》,喜欢巴学园那样自由有趣的课堂,记得那时看到巴学园被烧毁时一直在哭,我总在想,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学校呢?可能你也这样想过,想着想着我们就长大了,忘记了当孩子时对世界的好奇和善意。

我很幸运,有一个给我自由的爸爸和一个善于引导我,支持我的妈妈。他们从不责骂我的成绩,从不阻拦我对教育的种种思考。

我小学时总在做一个梦,就是带一群同学去一起读一本书,参加一些活动,去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很多年后,我做了,才知道原来这可以叫读书会。原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和文科老师表达讨论他们的想法,原来这样的方式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不为分数去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虽然最终没能继续,但儿时的梦,隐隐实现了。

3 那些人,那些事儿

大学阶段,冥冥中,接触到越来越多对教育感兴趣的组织和人,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

从兼职中了解到的正面管教,教练技术,非暴力沟通等一系列培训课程,敬重老板的对父母教育的看重和热心;到《盜火者》纪录片中的郭初阳,新一线,南方科大,华德福教育等等,见识到学校教育第一线人的努力;再到参加佛教,基督教,乡村阅读推广组织担当者的年会,了解到那些支教,传教的人。我看到了一些教育方式,认识了一些人。

这是一个提倡也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对教育的兴趣就要求我不仅仅关注学校教育本身,很多时候,人的发展阶段,人的知识渴求度和满足方式满足度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4 关于教育的一些小想法

1.中国这个阶段需要推崇创新,但不少高校过分吹鼓创新创业是极为随大流,也极为不负责任的。

2.教育问题可能并不在于教育制度本身,比如思想观念(养儿防老,女孩子要顾家),地理位置,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政治制度很多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取向。

3.改变教育的方式可能也不在教育本身。我一直很看重“破局”,可能最终影响中国教育变革的是一场大的技术革命,人口减少,甚至各种新型企业生产合作模式的转变。

4.改变中国教育有很多方式,比如接触到的做乡村阅读推广,比如做高等教育改革,而高等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是去行政化即教授治校和大学技校学生分流均衡。

5.我同样倾佩马云,扎克伯格,以及那些无数勇于开拓勇于创造更好生活的企业家,媒体人和政治领袖。教育是一个帮助人找到使命感,价值感和社会存在感的东西,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同样在影响着我们的时代以及未来。

最后,教育光靠想是不行的,这是一条少有人理解的,看起来穷,累,而且很难短期看到实际收益的路,更何况一但教育确立了权威和标准就失去了其本质.

一辈子很长,也很短,念念不忘,望有回响

与各位致力于教育的朋友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