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工作
今年已经是我在这家美国企业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迷茫渐盛。小时候整个社会都向我灌输,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好大学,读个研究生,找个好工作。可是,然后呢?我23岁就硕士毕业在美国找到工作了,可是那又怎么样?就算我60岁退休,我也需要工作37年,远超从我出生到我找到工作的时间。一天24小时,除掉8小时睡眠,8小时吃喝拉撒娱乐享受谈恋爱,剩下的8小时全都是在工作。也就是说,其实在所有可用的时间里,有一半都在工作。和学生时代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相比,现在的工作的意义,放佛有些模糊。我曾以为,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就是赚钱糊口而已,不喜欢,但又离不开,可是钱到头来只是一个增加的数字,消费的快乐是如此短暂,攒钱一个月买一堆东西,带来的开心能够有个8小时已经不错了吧?可是这一个月中,在工作的痛苦中我已经消耗了160小时。这绝对算不上幸福。
恍然间为了赚钱糊口,我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奴隶。想过跳槽,但是如果工作对我来说仅仅是糊口,换个公司答案还不是一样?也许新的公司会有更高的工资,但我也不过是从衣衫褴褛的奴隶变成衣着光鲜的奴隶。于是又想过创业,但是也无法遇到合适的人和项目,对创业也一头雾水。人生进入了一个“25岁后迷茫”的状态。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我始终感觉自己活得不对,开始特别关注其他人的生活,我开始特别渴望知道别人是怎么活的。
我有一个“笨蛋”越南同事。在我进公司的第一年,我前任中国经理还在的时候,我就跟他有过合作。那会儿他是生产部门的一个部门经理,人特别活络,人际关系非常好,感觉各处吃得开。一度觉得这样的性格特别合适做管理人员,而且感觉以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升迁。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在生产部门继续发展,而是转投了我们工程师团队,并且恰好跟我一个组。他并没有太多工程师的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虽然你们也许觉得工程师团队貌似比生产部门“高级”那么一点,但是事实上,我们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以生产为主的公司,生产部门才是赚钱的部门,公司最有权力的人事实上就是生产部门的头头。并且,在工程师团队,基本完全按照经验排序,他来我们这里,基本没有升职可能。所以说,他选择的路其实等于自动降级。这件事对我这样从国内那种分分钟争做“人上人”的思潮里长大的人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本科大学机电学院的院长。他一直都是科研带头人,做出过很多科研成果,可是大三那年听说他升职了,去做了教务处的处长,而原先的教务处处长转来做我们学院的院长。当看到我那个前院长在一次行政报告会上蹩脚的发言致辞时,我心理默哀了1秒:从此中国搞科研的能人又少了一个。思绪回到我这个越南同事身上,我终于感觉到国内那种思维才是真正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越南同事的选择,完全是从心的选择,是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工作,所以又为什么非得为了什么“高级别”“高工资”去走什么升职的道路?
又想到了被各种人不看好的罗永浩。罗永浩做手机,被笑话为“讲相声的也妄想做手机”。不管他自己如何努力,用差异化的造型设计和软件设计证明了自己的眼光,但是缺乏行业经验的他做的锤子手机销量始终一般般,公司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在这个以“出货量”衡量手机公司成功与否的浮躁世界,锤子一直被认为是失败的。然而,是不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相声演员”在做手机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他去做各种脱口秀,甚至接点广告什么的,赚的钱比他做手机多得多,而且还轻松得多——并且可能还没人骂他。那么,为什么他还要这么不顾一切去做手机?用他的话来说:“我就是喜欢做手机,这是我的梦想”。是不是现在很多人,早就忘记什么是梦想了?工作对于你来说,是不是早就只是一条拴住你的绳子了?
另外,自从2016年加入普创,这个以帮助在美华人创业为目的的非盈利组织以后,认识了很多不同背景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听过看过太多的故事。一个学理科的人是如何决定转做投资人,一个没有太多学历的人是如何靠开餐馆获得成功,一个学大热的软件专业的人是如何放弃去Google等大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去做自由职业者,一个博士工程师是如何努力转做老师……当然也包括各式各样的创业团队和创业故事。有的人做公司是因为想要改变这个行业,也有人做公司只是想要尽快把公司卖掉……同样也见识到各种完全没有找工作压力,准备回国继承家业的人们。还有一次,在2016年年底的一次旅行中,我在一家Airbnb的户主家里住的时候,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渔民,有着挺大的房子,和幸福的家庭。每天就是打打鱼,装修房子玩,开心得很。各式各样的生活突然打开了我的整个世界。
我感觉世界观被颠覆了:工作绝对不能只是为了钱的。本田直之在《少即是多》里面曾提到,现代人的幸福感早就不再由物质的富足所决定了。我们再穷不会穷到一不小心就饿死,无非是过不了很光鲜的生活罢了。你之所以还觉得幸福感和物质挂钩,纯粹是你自己的心态问题,就像一行禅师所说“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同样的一份工作,只是换种心态去面对,就很可能能从痛苦之源变成幸福之源。
为什么工作必须是痛苦的?我们始终在追求所谓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听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寻找内心的自由”之类的鬼话,但从未试图去思考“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被分割”。也许我们没有能够深谙佛理,达到完全抛弃“分别心”的境界,但至少我们不应该刻意为工作和生活划清界限。我觉得,讨厌工作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觉得“工作”是“没有选择不得不做”的一件事,“为了赚钱养家,为了混口饭吃,为了社会地位……我不得不努力工作,努力加班,努力讨好老板……要是能躺着赚钱我早就辞职去旅游了”。先不说啥都不干就能赚钱是每个人都会做的白日梦,光就说让你一辈子都在旅游也不见得是每个人都愿意过的生活。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想想“我必须好好工作,享受工作,才能不让我一天中珍贵的8小时不断削减我的幸福感”,用主动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享受工作”是你想要开心地生活必须要认真面对的一件事情,这是你为了“幸福生活”自己做出的选择。因为你选择要过幸福的生活,所以你选择去“享受工作”。当年对自己有了责任感以后,被逼无奈的痛苦就变成了促进你前进的动力。工作始终不会是轻松的事,但克服这些磕磕绊绊之后工作能给你带来的,是绵绵不绝的小小幸福感,是绝无可能让你产生任何内疚情绪的纯粹幸福感(和你去玩游戏、看电视剧获得的那种幸福感本质就不同)。
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以后,我开始变得平静。我曾经以为自己学的机械专业早就是昨日黄花,夕阳产业,还觉得我们公司现在才搞自动化生产完全是落后了时代太多。其实根本不对。虽然自动化在汽车、飞机等生产方面几十年前就实现了自动化,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其实根本没有能够应用到所有的领域。现在,在美国,还有大量的小公司,连做物流,做包装这种事还是雇佣了大量的工人来做,根本没有实现自动化。而对我所处的义齿加工行业,更是本来就落后几十年,我们公司是极少数能够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公司,在业界,这就算是技术领先的。作为工程师,我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把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正是在为改进这个行业而做出的努力。技术的意义在于服务与人,而不是纯粹比较高低。再者,近些年来AI大热,想必离真正的智能机器人时代越来越近。AI是机器人的大脑,可是你希望机器人去做出任何的动作,其中涉及的控制都属于机械自动化的范畴。也就是说,AI大热不代表我非要转行去做AI,我同样可以在我的领域应用AI技术。这样的想法让我突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工作内容没变,公司没变,工资也没变,但是我突然就觉得我的工作变得很有意义,我也愈发开始明白我需要再去学一些什么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也突然之间开始觉得上班是一件可以让我觉得享受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一种能力”代表的含义,也终于更加认同了那个越南同事、罗永浩,以及千千万万正在享受自己的工作的人们。
会不会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