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你,真的懂劳逸结合吗?
01
最近几天一直在准备计算机二级,说实话,它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的认知范围,可以说一问三不知,做了一套真题卷勉强30分,听起来很可怕吧,100分的卷子我只得了三分之一。
为了合格,我拼了命地看书,练习(记住千万不可以学我,临时抱佛脚非常累,而且效率不高)。可以说,我满脑子都是计算机的内容。但人不是永动机,长时间接触知识必然会感到疲惫。越是到这个时候,就越是想休息一会儿。
毕竟,学习是要讲究劳逸结合的嘛
02
几个室友看我学得跟疯了一样,说到:休息会吧,走!我们开两把黑放松一下。正巧我学习的确非常累了,就和他们一起玩了两把游戏。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游戏结束之后,我简直是头昏眼花,虽然只是一个小时的游戏但却好似玩了三天三夜。奇怪,我这不应该是劳逸结合吗?怎么打完游戏之后显得更累了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暗中观察了我的室友的状态(就是那位一天只做四件事的)他一天玩游戏,看直播,看小说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而且中间除了睡觉是不停歇的。我问他:“你连续玩4局英雄联盟会觉得累吗?”“当然,我玩3把排位就累成狗了”。你看,虽然他并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但仍然出现劳累的情况。这和许多同学长时间刷微博朋友圈,追剧的症状是相同的。
你们回想一下,当自己连续打两把王者,不停地浏览网页微博朋友圈,追剧一追就是一个晚上。在这种情况下,你们的身体觉得舒服吗?觉得得到休息了吗?答案毫无意义是:没有!
我问了几位学霸朋友(没错,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学习劳累之后是怎么做的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往往都会听听纯音乐,小睡20分钟,出去散散步走一走,要么就是打扫打扫卫生。
完全两种不同的休息模式,前者的我们看起来休息了,但结束之后更累了,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而后者确是精神抖擞,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03
这真的是一个蛮有意思的现象,我觉得非常纳闷,怎么两者的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幸运的是,我今天碰巧读到了芭芭拉·奥克利的一本《学习之道》,虽然刚开始读,但里面的观点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里面上来的第一个干货观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维
1.专注思维
2.发散思维
这么一说有点抽象,里面的比喻很好地解释了这两点。前者如同手电筒的光缩小,集中到一个点上,而这个点的光是最强的。而后者则是把光发散,区域变大了,但各个区域的光都变得暗淡许多。
我们的学习就是将专注思维发挥到极致,一心一意学习所学的内容,查资料,背公式,一系列学习步骤应有尽有。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要学习的这个点上。
而我们的思维出现跳跃的时候,就是一下子跑到了其他地方,就意味着发散思维开始起作用了。家长们以前常说:我家孩子人在那学习,魂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就是这个意思。没错,如果学习中频繁的进行发散思维,是不容易学好的,但如果我们将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到一块去,效率就一下子提高了,这才是真正的劳逸结合。
04
我们再次回到之前所说的游戏上面来,其实游戏看起来是在休息,但大脑依旧在进行专注思维。我们时刻紧盯屏幕,思考如何出装,如何走位,如何去伏击对手。可以说,你的大脑仍在高速运转,这也是你打完游戏之后更显劳累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在你追剧,刷朋友圈的时候,目光紧盯屏幕,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其中。没有发散思维的帮助,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刚经历了一场长途旅行。
真正的休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总是在自己遇到瓶颈时小憩,等醒来之后,灵感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脑中,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专注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例子。当然了,你如果一睡睡一下午,那就只剩下发散思维了,之前学习的东西早就不知道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了。
回顾一下学霸们的休息生活,散步,小憩,听音乐,无一不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学的更有效率,生活同时也过得更加精彩。
结语
最后,附上《学习之道》中关于正确和错误休息方式的干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祝愿大家都可以真正的劳逸结合,活出最美的自己!
大学的你,真的懂劳逸结合吗?大学的你,真的懂劳逸结合吗?
我是涟漪心凉,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立志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精彩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