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师说】优等生如何避免泯然众人矣
前几天,约谈了两位家长,夫妻两人,都是高知人才,理科思维,孩子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势,同时也“发扬光大”。
夫妻两人先提出了疑问,面对这样一个优等生孩子,家长并没有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可以高枕无忧,反而有些惶恐、担忧,明明知道孩子很优秀,明明知道孩子没怎么努力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内心深处知道这样下去应该不好,但又不知道怎么做合适?
你看,中国的父母就是最传统的对孩子360度无死角关注。
所以,如果作为班主任,一味地告诉家长,没关系,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不用担心,慢慢来,我认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现行的教育标准会把一部分孩子变得泯然众人矣。
因为当他发现自己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时,孩子会习以为常,孩子会误以为这是常态,会误解“努力”的定义。所以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及时帮助孩子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付老师给出家长建议:
第一,不要在细枝末节上和孩子追根究底,点滴细节的苛刻可能会让他失去学习的乐趣,成就感的趣味。与其这样,不如调整策略,给到孩子更高阶的思维、理念、世界,把他从日常的小挑战里拎出来,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接触一些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学业比较优秀的哥哥姐姐,有所顿悟。
第二,阅读范围提升,不要再拘泥于童书童趣,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人物传记、长篇小学、历史故事等,扩充视野,积累知识,而不是停留于小儿科的乐趣中无法自拔。
第三,在家庭定位中,定义为父亲的同伴,因为是男孩的缘故,父亲的陪伴可以更高阶一些,用男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充分尊重他。比如爸爸要出差,可以给孩子写一封信,把自己的爱人交代给孩子,你是家里的男人,请你帮忙照顾我的老婆等,这样的定位会让孩子下巴不由得抬高,眼睛不由得放光,被看重的感觉很好。爸爸出差回来后,可以请孩子吃饭,充满仪式感地表达谢意等等。
旨在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并调配自己的行为,用目标引导孩子一步步思考、行动、转化。这对于能力突出的孩子来说,没有难度,只会促进他的全面提升,避免了泯然众人矣,也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化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