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我们天生的学习能力 - -

2018-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A1man2da4

感谢周洋老师的邀约,十二万分的惶恐,在这么一个精英荟萃的群里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我每次倾听都很有收获,感谢老师们!我在儿子眼中是个“没有梦想”的家庭妇女,在这儿班门弄斧了。

我思维发散而无续,喜欢自说自话,如果条理不清,逻辑性差,且分享的内容不够严谨,欢迎批评指正,多多包涵,也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基于本群友孩子妈妈多,我今天想说说我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是怎么通过珍惜谁都拥有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洞察力和关联思维,让自己和儿子一起走上学习之路的。

话说我从小喜欢“沾花惹草”,喜欢观察身边花,草等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小动物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比如蚂蚁搬家,我会几个小时不动地方,看着它们移动,有时会故意制造点障碍,看它们的反应。

很多时候我会看着某一个物体发呆,其实大脑里住着一位“孙大圣”,正在“腾云驾雾,飞转流云”;我会点着蜡烛行走在漆黑的夜晚,观看烛光闪烁,那是我心中最美的烟火,直到撞到树上;我会在下雨的季节里,在水洼里踩着雨点打拍子,啪啪,滴答,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现在有时候也会这样犯傻,我会站在陌生的城市街头观看这个城市的人在行走。时间对我来说没有一天24小时的概念,只有多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记忆。

我没有强烈的时间意识,会突然在脑海中产生一个念头,就会想要去立刻实施它,不让我去做我就急的想哭。不太受“成功人士”的影响,活的很自我,有时候会被批评是“不知进取”,我的人生里,还真的没有“奋斗”二字。

我还喜欢观察别人的行为,包括行动方式和思考方式,甚至他们在说话时的肢体状态,特别是我认为很独特的人,行为古怪的人,一切在我接触的人中有特点的人,我都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切与众不同的东西所吸引,都充满好奇心。

我曾经在武汉街头尾随过一位乞丐一里多地,在我看来,他的我行我素,他的披头散发,他的破衣烂衫,他偶尔翻动垃圾箱的样子,更像行走江湖的行为艺术家。

以上的介绍,大家的脑海中是否有闪过这样的念头,“这些不就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行为状态吗?”

我的这种观察与好奇心,“幼稚的怪异行为”,在我的童年都是被强制打压的,父辈们和我的老师们都不认为这有什么价值,而认为这就是“不务正业”“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歪路精神”的表现。

现在学习过后才得知,实际上我们的大脑会自行本能的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主动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关联来进行检索和思考的,事物的特征是可以被编辑的。

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越丰富,越能在事物中甄别出更多的特征,越会形成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思想与记忆。而这,就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换种说法,是因为我们的生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并非固定的,神经元细胞的生命也是短暂的,而且在整个生物心理活动中,我们的感知和行动器官参与也是神经网络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有机系统。

我们的大脑有主动关联的网络性思考优势,简短点说就是,核心神经元自己是无法同时形成输入与输出的,只有大脑末端的感知神经元发射信号给核心神经元接收,核心神经元再发射控制指令作用于具体器官进行功能动作,才能完成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人为切断或者干涉大脑思维链接的手段会让大脑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就是说不能形成完整的输入输出过程,长此以往,未完善的思考过程重复出现,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听不懂上课老师在说什么,对面的你在讲什么,理解上就是会有偏差,时间一长,次数一多,表现出来的状态就像是“笨”,讲过的更正过的内容还错。

那时的我就是不明白了,我上课也听了,作业也做了,但输出的答案为什么总是错的呢?我得到的回答就是三个不:“不认真,不努力,不刻苦”,还有一个字:“笨”。

现在懂了,我们的脑力来自于对事物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而这一切认知能力怎么可能只靠封闭在课堂上专心一个听字就能得到的呢?要想真的越来越聪明,就需要我们打开所有的认知感官,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第六感去感知这个世界所有的信息,更需要洞悉,思考,体会和融合。

非常羡慕你们有周老师带队的这个大家庭,你们的少年营队充分展开了孩子们认知思维,我的孩子没赶上,后悔当年没多生一个,给周老师带队。

儿时的我经常被说教、讥讽,甚至被打骂体罚,可能是我的父母学生时代都是学霸吧?他们无法接受我这个“学渣”成绩,只能是更加严格管教,“都是为了你好”教育方式。

他们没意识到正是他们的这种管教封闭了我的感知能力,我无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整合,形成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思考路径,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

焦虑恐惧经常缠绕着我,带着强烈的自卑自责心理,草草走完了学生时代,被迫成为了“大人”。

成人后,我也无法有成就感的完成好工作任务,哪怕是比我能力差的大有人在,但我一有工作任务就容易紧张焦虑,这让我非常烦躁。

哪怕结果呈现出来的大都是好的,我依然会经常处于自我认同的混乱中,惊慌失措,对工作没有热情主动性,很快又匆匆退出了仅有的三年职场生涯,就回家做了家庭主妇。

我无法确认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眼里的自己所谓的那些品质,优点,缺点是否真实存在,无法整合童年的各种经历,形成一个连贯性、稳定性、统一性的自我认识。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也没有想要实现什么理想的奋斗念头。

就在我以为我会平庸而自卑的走完自己的一生时,儿子的诞生让我不自觉的重新启动我的所有感官,我的观察力,好奇心被激活了,随之而来的是积极主动的感知世界,认知升级的学习习惯以及寻找事物关联性的思考问题方式变成我的日常。

我相信这份动力来自于:没有一位父母不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哪怕自己多么的卑微,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的期许,让父母变得坚强。想来,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就只有自己的孩子会让一个母亲做永不放弃的选择。

想让他过的比自己精彩,从容不迫地拥有一个比自己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幸福,走向心智成熟。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竟然也因此真正走上了一条自己都没想到的自我塑造之路,大大弥补了自己童年的缺失与遗憾。

儿子幼儿时期,生理性长期呕吐让我开始注重饮食健康的学习,观察他对食物的生理反应,学会了健康喂养。除了练就一手厨艺,让儿子从三岁左右饮食结构趋于健康稳定,还学会了通过培养不挑食,定时定量,再到通过控制延迟满足感,让自控力得到锻练。有了自控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意志力的诞生。

儿子三岁起,他又开始口吃了,我自己烦恼焦虑好一阵子后,咨询了专家和各种探究,在“没有确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结论中放弃了医疗干预,自己开始摸索行动,就一个观念——耽误不起,错过了有效改善语言发展的时期,以后再改就更难了。

我对儿子进行细致观察,自己总结他的语音听力习惯,做启发式伴读,做趣味性听力训练,通过关联思维找到适合他的,可以接近流利的表达方式,让他不惧人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说话。后来接触到蒙台梭利,发现我的手法竟然有如此多的共通点,哪怕我根本没有学过此教程。

比如我摸索着让他从背诵三字经开始尝试,接着学说绕口令,再到打快板说唱表演,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这想改变儿子口吃的训练方法,竟然“节外生枝”启发了他的语言学习能力,让他开始对语言语音有了敏感度。

他英语,日语的发音经常被外国人认为是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现在他自己又在探索学习三外四外,说要用英语作为母语学习法语。当年这个口吃的孩子今天最大的亮点竟然是演讲与戏剧表演。

儿子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有的科目很差,我也焦虑过,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但后来反复思考,我还是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绩好,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

那个可怕的“三个不”“一个字”我再也不能将它贴在我的孩子身上了,就像那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能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出不来,就是如来佛在山顶贴了一道符。

我只观察他做题的习惯,重视解题的思路,我认为他的想法比技巧重要,他的兴趣比准确率更重要。

如今学习过《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得到了印证,他说如果让孩子的愿望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得以实现,那么会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让他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我就是能行”。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真的自主性很强,学习动力很足,有同学也会问我家儿子他为什么做到那些他们做不到的事,他说是“信念”。

如果一个孩子数学考了61分,还在那儿憋着劲的思考,想要找出正确答案,再给他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吧,和他一起分析知识点是如何链接的,抛给他一些推理过程就可以了。接下来请耐心等待,他会自己思考明白他的问题在那儿,不但学会了,还会举一反三。

孩子的功课在四年级之后我意识到不能再管了,激励儿子自己去找老师解决学习问题,学校还解决不了的就外请老师,也不自己教了。会教和能教是两码事,就像孩子学习,会学习和学会了也是两码事。

如果你有三次以上在辅导孩子学习中发过脾气,我这里就建议您把教学交给专业的好老师吧,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找到好老师即可。历史上那些记得住名字,成就过盛世伟业的贤明君主们,大多数他们的爹也不是什么盛世明主,但他们的爹最大的本事都是给儿子找了个好老师。

儿子进入中学后,我开始接触学习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学,目的本来是为了改善母子关系的,想了解一下青春期儿子性情发生变化的原因。可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解开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了解了自己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大脑思维特点之谜。

就像突然进入大氧吧,呼吸顺畅多了。再也不纠结自责,自哀自怜,如今不但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自己性情中的可爱之处,看待孩子的眼光也不一样了,总算能时不时找到点共同话题沟通一下,跟儿子老公拉拉关系,让家庭气氛和谐点。

我越学习越明白,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思维加工的必要条件,儿子也是喜欢观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我的放任自流,甚至刻意培养保护,进一步促进他养成了观察思考推理论证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能催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享受学习的过程成了他最喜欢和最快乐的事。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让专注力变得持久,细致观察是洞察力的起点,洞察力让想象力变得丰富,又让关联思维变得敏锐,学习力自然大大提升,最终让心智成熟走上快捷道。

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善于思考不再是空话,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种思维方式让儿子学习状态——芝麻开花节节高。

那什么是关联思维?有个例子,给你两个词“人行横道线”“非洲”,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答案是“斑马”。

这就是事物之间微妙而神奇的关联,看似奇怪的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物,形成了另一种有意思的动物,出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就是这样的神奇,我们就是可以利用这种大脑的最基础运作方式——关联,它能不断优化着我们的思考和学习效率。

关联的复杂度甚至可以提高记忆力。我们的大脑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寻找关联性中,快速学会筛选,分析,整合,运用,会为下一次学习和表达做储备积累。

最后,创新关联性才是最珍贵的,因为创新关联的能力,就是让科技进步的能力,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所以说关联思维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还是最高级的思维方式。

我特别能体会儿子在一个新知识到来时的兴奋感,如获至宝,拥抱迎接它来挑战的期待感,因为这些年我也从回归最原始最基本的这些学习能力开始,心智才慢慢走向成熟。

学习本身也让我快乐兴奋,我总能接收到身边优秀的人传递出来的讯号,给我带来启发和引导,本群的周洋老师就是我的良师益友,感谢她对我的帮助与指引,受益良多。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处世之道,让我也学会了思考,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珍惜我们拥有的这些天生的学习能力吧,它们就是每个人都有的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关联思维能力,这也是我的学习之道。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的这些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自由的生根开花,很多天才就是这样诞生的,就是学渣也能逆转人生。

我特别喜欢周洋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希望我归来依旧是学生。现在的我终于找到我的人生目标了,那就是——终身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