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 敏捷教练工具箱Scrum敏捷开发敏捷之旅

谈敏捷之“伪敏捷”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breathfish

我们发现很多团队在做敏捷转型的时候热情高涨,学习了各种敏捷方法,工具,可是执行一段时间的敏捷以后会发现不是每个sprint都有可以demo 的进度,产品设计者并不会根据sprint的反馈澄清不清晰的需求,每个team的燃尽图都很漂亮,可是最后release却总是delay。

之所以会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你只是学习了敏捷的形而不是敏捷的神。以学武为例,只学了招式,却没有去学内功,到头来发现招式全会,可是真正要用的时候却发现一招也用不上,这时候你就会认为“武术不过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推动敏捷常见的误区有:

为了避免出现“伪敏捷”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敏捷,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以下内容:

  • 什么是敏捷
    敏捷的价值观和原则
    敏捷的具体实践
  • 如何识别出伪敏捷
    什么是“伪敏捷”
    如何区别“伪敏捷” 和 “真敏捷”
  • 如何正确使用敏捷

1 什么是敏捷

在Ahmed Sidky启发下提出的模式将敏捷明确表述为一种思维模式,它由“敏捷宣言”的价值观所界定,受“敏捷12条原则”指导,并通过各种实践实现。


1.1 敏捷的价值观和原则

敏捷宣言(价值观)

敏捷12条原则

1.2 敏捷的具体实践

敏捷是是一种思维,是一套价值观和原则,而在这套思维下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实践,比如 Scrum,Kanban,LeSS等。 如果把敏捷看作膳食指南的话,那 Scrum,Kanban, LeSS则是具体的某一道菜。

根据团队的大小,敏捷实践有如下几种:

2 如何识别出伪敏捷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敏捷是一种思维,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用来衡量什么是敏捷。我们这里说的“伪敏捷”是指敏捷的实施上的“伪敏捷”。

2.1 什么是“伪敏捷”

下图来自于美国国防部 (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DoD),我们可以用它用来区别什么是一个成功的敏捷框架,什么是一个“伪敏捷”。

某种程度上说,“伪敏捷“是一种浪费。

虽然敏捷拥抱变化,不过一般一个迭代中确认的需求是尽量不变的。如果PO经常乱插入需求,毫不考虑已经排入迭代的计划,团队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这些插入的需求,导致大量的工作无法如期进行。

比如很紧的上线计划,导致计划会议的估点形同虚设,团队超负荷工作上线产品,导致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出现技术债,和返工。

更典型的是,披着敏捷外衣的传统瀑布开发,比如print 0 用来设计,sprint 1 -3 用来开发, sprint 4 用来测试,这是违背敏捷第3条“经常地交付可工作的软件,相隔几星期或一两个月,倾向于采取较短的周期。”


2.2 如何区别“伪敏捷” 和 “真敏捷”

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伪敏捷” 和 “真敏捷” 的区别。

a. 和客户的交流

b. 尽早交付有价值的内容

c. 责任感

d. 自动化流程

e.对于产品功能的重视程度

3 如何正确使用敏捷

在正确使用敏捷中,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剑道中的思想,那就是“守破离”,大概意思就和中国的武侠小说里面练剑的境界类似。

守,就是要遵循既有的招式,一丝不苟地练习,“心中无剑,手中有剑”;

破,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招式中不合适的地方做局部的改善,做到“心中有剑,手中有剑”;

离,当然就是最高的境界,从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的境界。

具体的落地方案将会在我后面的文章中提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