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五步,帮你搞定人生中90%的问题
朋友小A决定考公,小A考试成绩还不错,可是卡在了面试这一关。面试官问他:你如何缓解BJ乘车早高峰公交车拥堵问题?小A傻眼。这不是刁难人吗?我又不是交通局长,怎么会让我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可想而知,面试没有通过,小A痛失机会,准备明年再战。
在面试时,我们总会被问到各种问题:比如,刚才问道如果让你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执行过程遇到问题,你又会怎么做?为了达到目标,你打算怎么做?等等等等。其实,面试官想问你的,并不是具体的解决办法,而是想看你的思路。比如刚才的小A,如果他能提前读了这本书,用好这五步,说不定他就能成功上岸了。看了这本《聪明人都用框架找答案》,小A说跟这本书真的相见恨晚呀。
聪明人都用框架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由5个步骤构成。
1. 确认前提 2.分析现状 3.确定瓶颈 4.制定对策 5.评价对策
为什么这五个步骤这么重要?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有了框架思维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职位和金钱上。还体现在职场的方方面面。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接下来我们拆来来讲下这五个步骤:
1. 确认前提:这件事为什么会被提出来?一般来讲,案例分析问题都比较随意,大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没有严格的条件设定。但这样一来,问题就会显得过于宽泛,令人难以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你要注意以下3个事项,将问题限定在一个框架内。也就是说,可以按照下述3点设定问题。①定义语句:明确模糊语句的定义。②确定客户:委托人的身份会影响制定对策,所以要确定当事人身份。③将目标具体化:以特定指数的增减形式决定具体的目标,比如增加营业额、减少伤害等。这时,需要注意目标区域、时间跨度、目标增长率这3点。我们一般只设定①、②、③中的目标区域,剩下的时间跨度和目标增长率则不做硬性规定,稍微留些余地。
2. 分析现状:分析现状在确认前提这一步设定好问题的框架后,就可以开始分析现状了。如果没有详细地把握现状,就无法设定课题、制定对策。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就如同如果你想备考,就必须了解自己现在的学习能力;如果你想存钱,就必须清楚自己现在的赚钱方式和花钱方式;如果你想减肥,就必须调整自己现在的饮食习惯。否则,你无法制定后续的方针。分析现状的关键是使用框架。
(原文:)框架是指用以区分事物的结构。大多都是基于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指无重复、无遗漏,它是逻辑思考的基础。具体说明请参考相关书籍)分析法建立的。能够用随身携带的剑分解的部分(蓝色圆圈围住的部分),就用这把剑快速分解;无法分解的部分(没有圈出来的部分),就当场制作一把MECE之剑,灵活分解。为了让大家更形象,可以参考下图:
框架思维3.确定瓶颈。瓶颈是一个瓶子最窄的地方,我们一般把约束到问题解决的地方称之为,瓶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职业瓶颈,发展瓶颈,项目瓶颈等等。我们确定了瓶颈还不够,还得需要你想出应对瓶颈的代表性对策,并预测每个对策的实效性(效果)和可行性(成本、风险等)。制作出框架后,剩下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通过框架把握问题的全貌后,你就能找到引发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就好比外科医生找到应通过手术最先去除的病灶一样。那要如何寻找瓶颈呢?这时需要你想出应对瓶颈的代表性对策,并预测每个对策的实效性(效果)和可行性(成本、风险等)。整个过程非常考验脑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制定对策和评价对策的预判。
4.制定对策。针对4个瓶颈,我们尝试制定相应的对策。比如,出门下雨,我们要打伞,或者开车,或者不出去。这都是对策。
5.评价对策。比如出门下雨,如果打伞是否可能?有没有伞?人多人少?伞的数量够不够?如果开车,车够不够?车费有没有哦预算?跟打伞比起来是不是性价比更高?那如果路程很远很远,明显开车更好些。书中给到一个参考标准:从实效性、可行性、时间间隔、优先度来考虑。
以刚才的小A遇到的问题为例:
(1)确认前提例:
通行早高峰可以说是典型的城市问题之一。尤其是BJ的早上,乘车率高达80%。这段时间无法用于生产,不仅会造成社会性损耗,还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BJ都政府前来咨询是否能提出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让人们度过一个舒适的早上,请思考一下行政机关和铁路公司可以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案(②确定客户:行政机关发出委托,提出铁路公司也能实施的方案)。我们先来确定早高峰的定义吧(①定义语句:想到需求与供给的框架)。在主要的上班时段,即7:30~9:30的2小时内,乘客的需求数>公交车可供给的乘客数,这种状态就叫作通勤高峰。委托的目标是减少需求与供给的差值(③将目标具体化:区域是BJ,时间跨度和目标数值没有具体规定)。当乘车率为100%时,需求=供给。这个情况不太可能。
(2)分析现状:当被询问如何缓解早高峰拥堵情况时,初学者会不假思索地提出“缩短发车的间隔时间”“增加公交车的班次”等对策。如果从一开始就依赖“右脑的想象力”,有可能忽略有效的对策,最终提出不得要领的方案。解决问题时,千万不要在一开始就举办这样的想法大会。第一步应该做的是找到框架。
根据定义,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虑(频繁出现的框架:需求与供给)。首先,需求可做如下表述:①需求=(A)通勤需求×(B)公交车选择率×(C)高峰时段选择率(因数分解)其中,(B)公交车选择率是指在公交车、公交车、出租车、徒步等所有交通方式中,选择公交车的人的比例。(C)高峰时段选择率是指选择乘坐公交车的人中,会在早高峰时间段内乘车的比例。另一方面,供给可做如下表述:②供给=(D)路线数×(E)公交车数×(F)车厢数×(G)每节车厢的满载人数(因数分解)将上述信息落到一张地图上,结果如下图:
分析图这里使用的框架只有需求和供给。后面只需分别进行因数分解,横向展开,便能够迅速整理。在讲解地图化的时候,我着重强调了框架。但其实因数分解和框架一样,也是常用的框架工具之一。
(3)确定瓶颈
① 关于需求(A)通勤需求:要想减少(A)通勤需求,可以从(H)搬到公司附近住、(I)让公司迁移到家附近、(J)住在公司、(K)居家办公4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分解成4个要素)。
要想增加(J)住在公司的可能,公司就必须建造新的宿舍。考虑到成本和空间,这种方法应该很难实施。要想增加(K)居家办公的人数,就必须制定支持居家办公或独立办公的政策,也需要公司的配合。如果实现上午在家办公,或许可以减少早高峰的通勤需求(瓶颈1)。(B)公交车选择率:至于降低(B)公交车选择率,修建新的地铁路段,需要政府审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瓶颈2)。(C)高峰时段选择率:要想降低(C)高峰时段选择率,可以让人们选择在高峰时段以外的时间上班(统称“错峰通勤”)。为此,可以从提高高峰时段的票价或是降低非高峰时段的票价两个方向加以探讨(瓶颈3)。
② 关于供给(D)路线数:BJ的公交车密度是世界第一,要想开发新路线,就必须进一步往地下挖掘,这需要很庞大的成本。(情景模拟一下开发新路线这个对策,最终因为成本过大而被驳回)。
(E)公交车数:公交车数再多,路线就那几条,还有空车返回的时候。考虑到这个社会形势以及安全问题,继续增加列车运行表密度的对策在实施时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情景模拟一下增加公交车数的对策,最终因为风险大而被驳回)。
(F)每节车厢的满载人数:增加高度(层数),也就是将公交车变成双层的,需要额外增加很多成本,所以不现实。而增加底面积需要更换车厢,同样也很困难(情景模拟一下引入双层公交车或更换车厢的对策,最终因为成本过高而被驳回)。因此,只能增加单位面需要更换车厢,同样也很困难(情景模拟一下引入双层公交车或更换车厢的对策,最终因为成本过高而被驳回)。因此,只能增加单位面积的人数,也就是提高空间使用率。空间可分为椅子(坐)和空地(站立)(进一步分解)。空地的单位面积人数要比椅子多数倍。也就是说,可以考虑减少椅子,增加空地(瓶颈4)。综上,先运用情景模拟对各候补瓶颈的代表性对策进行预演,然后根据“实效性×可行性”逐个排除,剩下的便可作为瓶颈。上述早高峰案例的瓶颈有4个:
瓶颈
①居家办公、独立办公的人数瓶颈
②公交车选择率瓶颈
③高峰时段选择率瓶颈
④单位面积的人数
(4)<制定对策>针对4个瓶颈,我们尝试制定相应的对策。
①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导入支持居家办公、独立办公的制度(→居家办公、独立办公的人数)这个瓶颈需要长期的政策性支持(对策1)。如导入支持居家办公和独立办公制度的公司,可以享受法人税的优惠政策等。
②增加通勤专用公交车的数量,发行仅限于高峰时段使用的公交车优惠乘车卡(→公交车选择率)可以增发通勤时段的公交车(对策2),或者发行只能在高峰时段使用的公交车优惠乘车卡(对策3)
③发行仅限于非高峰时段使用的定期优惠乘车卡(→减少高峰时段选择率)铁路公司有预售的乘车卡,以现在的体系来讲,只提高高峰时段的票价比较困难。那么,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仅限非高峰时段使用的低价乘车卡(对策4)会怎样呢?如果在高峰时段使用该乘车卡,就会产生高峰时段的费用,比如从5元提升到50元。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非高峰时段的公交车使用了。
④撤掉椅子/导入折叠式座椅(→单位面积的人数)可以撤掉所有椅子(对策5),或改成折叠式的椅子(对策6)。
(5)<评价对策>前文列出了4个对策以供选择。
下面就从实效性、可行性和时间间隔(准备时间、生效时间)这3个方面来对各个对策进行评价。下面按照优先顺序逐条说明。
3.发行仅限于非高峰时段使用的定期优惠乘车卡。然效果不如鼓励错峰上下班
4.撤掉椅子/导入折叠式座椅考虑到公交车时间较长,没有座椅,乘车人会很累,并且无法确保安全性。如果发生踩踏事件,就无处躲避。
2.增加通勤专用公交车的数量,发行仅限于高峰时段使用的公交车优惠乘车卡。
1.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导入支持居家办公、独立办公的制度。
相信通过以上对策的分析,再去回答这个问题,就会让人觉得面面俱到了吧?我们可以错峰上下班,可以撤掉椅子,可以增加通勤公交车的数量,可以推出有会政策。最后看主考官的选择。这种方法不仅仅应用于面试,它是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通用办法,看上去啰嗦,其实是梳理你大脑思路的最好手段。你把自己的方案梳理完了,再去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