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咖征文‖心中自有一束光

01 初识
许知远穿着他那条破旧牛仔裤,白衬衫,顶着一头卷卷的长发,2个本本放在后面的裤兜里,鼓鼓囊囊的,去见俞飞鸿。
在他们约定的茶室门口,他停了下来,抽烟。能感觉出他内心的害羞和紧张,正如他自己所言,感觉不是去采访,而像是去赴一场记忆的约会。
俞飞鸿早已等在茶室,黑色条纹衬衫,阔腿裤,黑色吊带,灵动仙气又不失性感的美。而他的胡碴,他看起来有些脏脏的卷发,他的有些“色迷迷”的凝视,也难怪网上一众吐槽,他们两个,两相对比,的确是有些明显。
但我却那么地理解许知远――去采访一个心目中久远的女神,他像一个小男生一样,怯怯的,紧张的,欣喜的,那种感觉,真的不像是在看一个记录片,仿佛是一出都市爱情剧的开幕。
不得不说,俞飞鸿真的是知性、温婉大气的,举止回答都非常得体悦人。
她称他许老师,听到脚步声,赶紧起身迎接,为他奉茶,都让人感觉出她的得体礼貌,真实不做作。而他的一句“你真的很好看啊”,我知道那是发自肺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赞叹。毫无色情之意。
02 聆音
他们的谈话很随意,天马行空,想到哪里是哪里,像是久违的知己。而谈话中也的确有很多从不为他人道过的东西,比如,俞飞鸿谈及大学时一次坐邮车的经历,她自己坦言从未讲起过。——只有视为知己才可以讲的吧。
许志远说十三邀的宗旨是带着偏见出发,希望偏见被再次印证或被打破。虽然他是个中年男,我却固执地认为他内心仍是个倔强的小男孩,他不喜欢这个娱乐至死的粗鄙社会,他不喜欢俞去演一些庸俗的角色,这是他的偏见,其实也是他对这个社会的准确认知。
对了,他曾提到一个词"艳丽",他说你越来越艳丽了。她问"有吗,我不觉得自己艳丽。"我也觉得这个词好像不适合她,但我想他的意思应当是她性格中的多样性吧。未可知。
俞飞鸿透过荧幕的知性和秩序感,独立不盲从的思维见地,冷静沉稳的姿态和眼神,言语之中充满理性和禅意。令人羡慕感慨良多。
这个年纪,有些女人活成了怨妇,怨天尤人,疑神疑鬼;有些活成了恶妇泼妇,心怀叵测,嫉妒报复;有些则成了贵妇,穿金戴银,花枝招展。
而她,真的像是甘甜清冽的清泉,像是熠熠生辉的星辰。
她讲述着自己的童年、与电影的结缘、寻求独立,演过的角色,读过的书,喜欢的演员……我真切地感受到的,是她的独立自主有见地,她的非凡谈吐与阅读量 ,她的经历与自我成长 ,她清醒的自我认知与从容。
她想要自由,宁肯弃学去北京;她想要更大的自由,选择去美国。在那个大家都梦想出国的年代,她清楚自己的方向,毫不犹豫地回国。这是最令我感慨的,她好像生来知道自己的初心,执着地追寻它,实现它,一如陈明歌词中所唱——“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直觉会给我指引”。
卢梭说过,“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而她是淡然的,对名利,对爱情,对人生的态度,她已完全看淡看轻,她的心里平静得像一泊湖,以最坦然又平和的模样,从生命中修行而来。她像是如今盛传的佛系青年,但又不完全是。
我知道,是因为她最喜欢的演员梅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暴露了她。她注定是有深层次追求与渴望的,只是,她不求,她在等——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03 一份格调
开始感觉是毫无原因的喜欢上了《十三邀》,看了又看。后来常常想,为什么会时时想一看再看?为什么会久看不厌?因为这里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感受 ,值得好好珍藏。
一是喜欢这种采访环境和场所――其实是没有场所,准确地说是没有固定的场所。
可以去人家的工作单位工作场所,可以去一个浪漫的茶室,可以去一个餐馆边吃边聊,不像那些固定访谈,永远一面的巨大演播间,永远有一帮真诚或不那么真诚的观众,没有一种变幻感。
二是喜欢节目中的剪辑。加了一些像是生活中的日常,加了一些许知远的旁白,比全程一景多了变幻感。
一些极其大的近景,真的能体现人物的内心。那些旁白,让我们更了解了许或他采访的人更多。
这体现了一种有点小资的格调,令人喜欢。
加之这一期里,两人有许多共同点——有所坚持,有些老旧,有自己的思想坚守,不咄咄逼人,不故弄玄虚,缓缓地打开一条记忆的河流,述说成长,述说心语,述说自己。
有时想想自己,说着貌似强悍的话,写些令自己感觉一切风轻云淡的文字,但在真正遇到世事时,仍透出那份计较在乎得失,话语中仍是委屈不满,掩饰不住。想终究是俗世之人,难掩俗世烙印。
而人真正的“强悍”之处,并不在于去影响世界,而是不被世界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遵从内心,过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真的是件很难的事情。而这也才是俞飞鸿最有个性的地方——她看似柔弱,实际上难以匹敌。
当太多的人将自己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她仍可以我行我素,秉性不移。
于是真的读懂了这句话——真正的美人是时光淬炼的琥珀,芳华难掩,自成一色。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个人对命运做出的最好“投诚”,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想,俞飞鸿做到了。
许知远也是这样做的。
他身上那股不合时宜的劲儿,那个对一个大时代的不妥协的执拗劲儿,令人心生敬意。正如李诞所说,“许老师,你真是一个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