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提到这两点,你是不是瞬间就不好了
绿灯思维
最初接触到绿灯思维这个词,是在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这本书中。大部分人都具有一种习惯性防卫的行为,即是说,遇到和自己的经验、认知、观点不同的人时,很容易和对方对着干。这时候就会失去理性思考,不去考虑对方的认知与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下意识地进行了全盘否定。而绿灯思维则提醒我们,要这样思考:遇到不同意见或者新观点时,考虑是不是更好,是不是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有个A同事,虽然来公司稍微晚点,但我十分欣赏他的行事态度。在我看来,他具备的就是绿灯思维。前段时间对使用的技术进行了一个小的总结,发到小组里开放了共享。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大部分人觉得,自己使用的技术自己能掌握就好,何必多此一举费时间和精力去整理成文档给大家看呢。这位同事的举动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他不但表态说总结的好,以后也要这样子做,更是为我指出了当中的几处错误。从平时的交流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判断标准,工作上只要是比自己高明的地方都是必须要拿来学习的,事实上,他也是进步最快的那个。
开放的态度
这里说的开放,和上面的绿灯思维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一个追求向上,保持积极探索的态度与精神。很多人有了份安稳的工作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混混日子,生活也过的还不错。时间久了就陷入了一种安逸的行为模式中,一年看不了几本书,听不了几个讲座,写不出几篇文章,就更别提主动地去掌握一些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的方法、技巧、工具了。既然都放弃了自己,那么升职加薪固然也会远离你。
而保持自己的开放心态,则展现出的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因为对自己有高的标准与要求,才会处处对标更优秀的人,捕捉最有效的信息,寻找更高效的工具,积极探索未知的可能。
说说C同事,他平时做事的标准明显高出其他同事很多,技术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项目上先求完整再求完美,总结出了若干特别有质量的各种文档供大家学习。不仅如此,他还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棒的小工具,效率确实能提高很多。这不最近听说别的部门有一种内部的技术交流机制,打听清楚之后,写成了报告,发给了部门老大。结果领导特别高兴,让他来负责这种技术交流机制在部门内的实施。要说这种人不进步,那才是见了鬼了。
前段时间听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讲过这么一个观点:一个程序员在公司中将编程水平提升到前百分之二十,是努力就比较容易办到的;一个人将演讲水平提升到公司中前百分之二十也比较容易实现,但同时做到这两个百分之二十的恐怕没几个,所以如果你是做到的那个程序员,你天生就是其他人的领导。
所以总结起来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保持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开放心态去学一学新知,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说不定某一天你就叠加了若干个前百分之二十。
你应该学一个话术
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
绿灯思维
最初接触到绿灯思维这个词,是在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这本书中。大部分人都具有一种习惯性防卫的行为,即是说,遇到和自己的经验、认知、观点不同的人时,很容易和对方对着干。这时候就会失去理性思考,不去考虑对方的认知与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下意识地进行了全盘否定。而绿灯思维则提醒我们,要这样思考:遇到不同意见或者新观点时,考虑是不是更好,是不是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有个A同事,虽然来公司稍微晚点,但我十分欣赏他的行事态度。在我看来,他具备的就是绿灯思维。前段时间对使用的技术进行了一个小的总结,发到小组里开放了共享。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大部分人觉得,自己使用的技术自己能掌握就好,何必多此一举费时间和精力去整理成文档给大家看呢。这位同事的举动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他不但表态说总结的好,以后也要这样子做,更是为我指出了当中的几处错误。从平时的交流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判断标准,工作上只要是比自己高明的地方都是必须要拿来学习的,事实上,他也是进步最快的那个。
开放的态度
这里说的开放,和上面的绿灯思维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一个追求向上,保持积极探索的态度与精神。很多人有了份安稳的工作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混混日子,生活也过的还不错。时间久了就陷入了一种安逸的行为模式中,一年看不了几本书,听不了几个讲座,写不出几篇文章,就更别提主动地去掌握一些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的方法、技巧、工具了。既然都放弃了自己,那么升职加薪固然也会远离你。
而保持自己的开放心态,则展现出的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因为对自己有高的标准与要求,才会处处对标更优秀的人,捕捉最有效的信息,寻找更高效的工具,积极探索未知的可能。
说说C同事,他平时做事的标准明显高出其他同事很多,技术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项目上先求完整再求完美,总结出了若干特别有质量的各种文档供大家学习。不仅如此,他还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棒的小工具,效率确实能提高很多。这不最近听说别的部门有一种内部的技术交流机制,打听清楚之后,写成了报告,发给了部门老大。结果领导特别高兴,让他来负责这种技术交流机制在部门内的实施。要说这种人不进步,那才是见了鬼了。
前段时间听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讲过这么一个观点:一个程序员在公司中将编程水平提升到前百分之二十,是努力就比较容易办到的;一个人将演讲水平提升到公司中前百分之二十也比较容易实现,但同时做到这两个百分之二十的恐怕没几个,所以如果你是做到的那个程序员,你天生就是其他人的领导。
所以总结起来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保持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开放心态去学一学新知,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说不定某一天你就叠加了若干个前百分之二十。
你应该学一个话术
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
jianshui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