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笔记

糖尿病人总喊饿,但是吃多了又怕血糖高?教你如何平稳血糖又不挨饿!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13人  水晶08一08

糖尿病的控制,饮食是基础,而吃饭如果在量上控制不好,或者食材结构搭配不合理,吃饭后血糖就会升高。所以很多糖友为了使餐后血糖平稳,就会吃的很少,导致自己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

其实糖尿病友易饿多食的原因主要是糖利用得不好,虽然吃得多,但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被细胞利用,从而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而多食,且进食后无饱腹感,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

在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个“饥饿中枢系统”,当我们没有吃饭饥饿时,这些由肉眼看不到的细胞所构成的饥饿中枢系统就会提醒我们饿了该进食了。

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血糖进不了细胞,不管血糖有多高,因为缺糖,都会有饥饿感。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血糖越进不了细胞,就越饿,越饿越吃,血糖就越高。只要血糖高,每次进餐都会使血糖更高,于人体的危害就更大。

饥饿感有几种原因:

由于糖尿病饮食具有限量、定时、清淡、少油等特点,使得许多病人在接受饮食控制的初始阶段或一段时间内会有明显的不适应,最常见的表现是饥饿难忍。出现这种现象应该说很正常,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未发现患病之前,饮食上基本是随心所欲,这种饮食习惯往往导致体内热能过剩、体重增加甚至发生肥胖。一旦要改变这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要吃多少就吃多少的饮食习惯,当然会出现饥饿感而不适应的现象。应该说这是饮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

一是低血糖,这时候除了饥饿感,还有心慌、手抖、冷汗、乏力等低血糖症状;

二是高血糖,血糖全在血液里不能供能,也会导致饥饿感;

三是摄食中枢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吃不饱的情况。

如果出现饥饿感,先检查血糖,血糖有波动需要就医;如果血糖正常,可以吃热量低的黄瓜、西红柿。还有一些降糖药物,比如西格列汀,利拉鲁肽等,可以帮助抑制食欲,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糖尿病人总喊饿,但是吃多了又怕血糖高?教你如何平稳血糖又不挨饿!

糖尿病人为何容易饿呢?详细的来说就是糖尿病人的“饥饿系统”与正常人的“饥饿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

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上面就是专家关于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饿的问题的详细解答,相信看过介绍之后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饿的原因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这是糖尿病人的一个特点,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担心。

如何缓解糖友容易饿的现象呢?

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可以吃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

二:糖尿病人饿了可以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等等。

其实,糖友饿了不必强忍,少吃多餐也可以解决“饿”的问题。建议患者将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时进餐1次,睡前一两小时再少量加餐,这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打胰岛素的病人效果最佳,既能解决“饿”的问题,又避免了餐后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困境!

糖尿病人保持营养又不易饥饿的饮食原则,归结成四点:

第一、控制总能量

能量平衡最重要的就是体重。对超重的患者来说,适度减肥有助改善病情。适度减肥并不是说一定要减到标准体重,只要在原来基础上下降5%~10%,就能使病情得到明确的改善。但是,并不是把体重降到正常就可以,控制体重还要关注身体脂肪组织的百分比、总量以及分布,三者同时改变才有效。“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饮食,以及运动永远是减肥的核心基础。

许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吃多了只要加大降糖药量就没事了。“面多加水,水多和面”,这样做会造成恶性循环。还有的人盲目追求降血糖食物,实际上人们夸大了食物的这个作用,它们并不会把原来高的血糖直接降下来。

第二、糖的总量控制和缓释

当糖友把碳水化合物总量压缩后,一定会产生能量缺口。这时当然不能用维生素、钙和蛋白质来补。这时候要选择具有延缓血糖升高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大豆及其制品、粗粮等,而不是采用简单糖。需要提醒的是,许多糖友不注重咸的控制,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担心糖的问题,又为了增加口感,吃了大量的咸食,造成总热量控制不住,同时盐分严重超标。

第三、控制脂肪类型和数量

吃什么样的脂肪比吃多少意义更重要。用单不饱和脂肪酸替代糖分,对1型、2型和应急性糖尿病都有作用,可以改善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最终的死亡率。

我们经常听到糖友说,我吃的是素油,不需要控制。实际上,植物油一样会造成肥胖,超量的摄入也会导致血脂血糖的大幅波动。

第四、膳食种类选择及饮食习惯

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比如用白水取代所有碳酸饮料、茶饮料、瓶装果汁饮料和运动饮料等含糖饮料。如果实在无法割舍甜味饮料的口感,也可以适量饮用无糖饮料;尽量吃水果,不要喝果汁,更不要喝含糖果汁;多吃白薯,少吃土豆;多吃全麦、燕麦、糙米等粗粮,少吃精米精面。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几乎每一个人日常饮食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个该吃多少?那个吃多了是否不利于控制血糖?这些我都能吃吗?

我们每天能接触到的食物及其营养成分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无论世界各地,都以碳水化合物为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对此糖友们存在的疑问也最多。

糖尿病人总喊饿,但是吃多了又怕血糖高?教你如何平稳血糖又不挨饿!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碳水化合物呢?下面我们好好说说。

除了米饭馒头面条,这些也叫碳水化合物

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3种:

淀粉(也称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类的蔬菜(土豆、豌豆、玉米等等)、谷物(比如燕麦、大麦、大米)。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谷物又可以分为粗粮和细粮。

糖分:糖分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牛奶或水果中的天然糖分:比如常听到的乳糖、果糖。另一种是指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譬如水果罐头中的浓缩糖浆或添加到饼干等加工食品中的糖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如将以上天然糖分和添加糖(合称“游离糖”)的摄入量降至每天应不超过25克(约6茶匙),会有更多健康获益。

纤维素: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及豆类食品中,植物性食物是获取纤维素的惟一来源,牛奶、鸡蛋、猪肉、牛肉、鱼肉等动物性食物并不含有膳食纤维。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纤维素能够带来诸多健康益处,建议成年人每日保证纤维素摄入25-30克。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糖尿病人怎么选?

控制总量:

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应根据活动量和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比如喜欢运动的糖友就可以多吃些碳水化合物,而习惯宅在家的患者,则应相对减少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

至于具体的定量,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顿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维持在45-60克,注意这可不是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而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包括淀粉、糖分和纤维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活动量和血糖水平的变化随时调整。

如何知晓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到底含有多少碳水化合物?首先需要关注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一般都会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标注,另外美国糖尿病协会给出的下列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可用来参考:

15克碳水化合物约等于:一小片新鲜水果(约113克)、水果罐头(约113克)、一片面包(约28克)、燕麦片(约113克)、米饭(约76克)、4-6片咸饼干、含淀粉蔬菜(约113克)、半个汉堡、烤土豆(约85克)、2块曲奇饼干、砂锅炖菜(约113克)。

种类选择:

用白水取代所有碳酸饮料、茶饮料、瓶装果汁饮料和运动饮料等含糖饮料。如果实在无法割舍甜味饮料的口感,也可以适量饮用无糖饮料;

尽量吃水果,不要喝果汁,更不要喝含糖果汁;

多吃白薯,少吃土豆;多吃全麦、燕麦、糙米等粗粮,少吃精米精面。

糖尿病人总喊饿,但是吃多了又怕血糖高?教你如何平稳血糖又不挨饿!

佐丹力159素食全餐是一款由159种纯天然食材搭配而成的方便杂粮粥,以五行相生、全粒入餐为原则,甄选坚果、种籽、花朵、谷豆、菌藻等159种纯植物食材,按营养学标准针对适用人群精准计算食材比例配置,包括五谷杂粮,杂豆,大豆,各种坚果,籽种类,菌藻,花朵等,其中30多种是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红枣,金银花,决明子,酸枣仁,来菔子,山核桃仁,薏米,芸豆等,完美诠释了“食材多样化”概念的素食营养代餐食品。

159素食全餐通过合理科学的搭配多种天然食材,并蕴含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并且通过了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的全面检测。作为代餐食品,在人体汲取食物吸收营养方面,做到了多样性涵盖、均衡性吸收、完整性提取,既保证了营养的释放,又保证了膳食纤维的含量,使得身体吸收能量的能力大大提高。

糖尿病人总喊饿,但是吃多了又怕血糖高?教你如何平稳血糖又不挨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