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评弹.琵琶行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黄昏

我与评弹的初识,是在儿童时代,我大爷爷(我亲爷爷的哥哥)已经退休在家。大爷爷是上海退休工人,所以退休在家的时光比较安逸。

我记忆里的大爷爷身体健康并不好,夏季我放暑假的时光,大爷爷每天躺在堂屋后单门的门口的一张藤躺椅上。

我每天上午,以及傍晚前,都需要从这个门口经过,去村中的池塘里淘米准备做饭。大爷爷每天就等着我经过的时候,唤我帮他把毛巾搓一搓。这是大爷爷擦汗的毛巾。

大爷爷每天就在这个单门口,望向屋外。身边一个半导体收音机里,时常听到苏州评弹的声音。

这样的时光好像也没有几年,大爷爷就去世了。

往后,

我亲爷爷也退休在家了。我爷爷也是上海退休工人。退休后在家的日子,也很安逸。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温度合适的日子,爷爷每天傍晚,在堂屋门前的场地上,一张春凳当桌子,每天晚上摆放着奶奶给他准备好的酒菜。

春凳一头是一只猫,一头是一个红灯牌收音机。一张小竹椅子,旁边蹲着一只土狗。

爷爷一边喝酒,一边和猫狗自言自语的说话,还有就是听苏州评弹。

奇怪的是,我奶奶喜欢听越剧,爷爷的收音机里,我记忆里似乎大都是苏州评弹。

(这里原因,我今日才知道为何喜欢苏州评弹。男人的确爱评弹,今我也是。)

八十年代末,我爷爷去世。

再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工作在外,就很少再听到苏州评弹的声音。

早些年,孩子出生后,我又有很多的机会回乡下。于是再次听到后面堂伯家传来苏州评弹的声音。

堂伯以前做过公社书记,退休在家的日子依然安逸。

堂伯听苏州评弹已经不再局限于半导体收音机,好像有CD。于是,听苏州评弹好像变得更随意便利。

可惜,前几年,堂伯年事已高,依然过世。

于是,这些年,每回乡下,变得安静。四周邻居、弄堂里,不再有这样的咿咿呀呀的江南吴侬软语的声调。

但近些年,我人到中年,心思性情也大有变化。每每开电视,翻到央视戏曲频道,居然也开始停留,有耐心细细看各种戏曲戏剧。

这是很惊奇的变化。

我想,传统的戏曲戏剧,大概真的是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耐心与性情去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鲜衣怒马,一向只想往前飞,年少气盛的年龄,是听不进去这样的曲调的。

前年,偶然间在抖音上刷到了“知弦社”评弹。一下子勾起儿童时代的,关于乡村的亲切记忆。便有偶尔的去倾听。

这个年前年后,诸事繁杂。年后又浙川来回奔波几番。

昨日,自川东回来之后,春节之后首次回乡下。乡下的几个老房子前前后后,观察良久。太多的回忆,又风起云涌。

又去了孩子妈妈墓地。

作晚临时起意。

想起今日是春分节气。决定去苏州“知弦社”,听一下现场版的评弹。

早上八点出发,一百余公里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

按网上信息,原以为早上十点就开场。结果是平常日子,需下午十二点半。

不是节假日,下午较冷清。

点一杯茶就是门票。地方也不大。我坐在最前面,只有我一人。

开场,两位老师唱了两个小调;

随后我点了三曲,老师们客气,送我两曲。

老师们又唱了两个小调。

我看看时间不早,起身离开……

现场聆听与欣赏,到底与手机大不同。

终于知道为什么旧时那么多青帮社团老大,军阀土豪,那么喜欢听曲听戏了……

作为男人,容易上瘾。

那个美女老师似笑非笑,眼睛直视着你,轻拢慢捻,漫吐芬芳,很容易令人恍惚,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她的眼里只有你。

身材也很成熟的美,穿着旗袍,曲线玲珑,就像她怀里抱着的那一支琵琶。我想,奏响的声音,必定如她怀里的琵琶一样美妙……

心里暗自慨叹,真要腐蚀拉一个人下水,太容易了。若有人说不会,只怕是没有真正受过诱惑。

真要有权有势,只怕也会喜欢欺男霸女。

当年白居易在江西九江浔阳江头听琵琶叹息: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今我在苏州平江大院知弦社亦有慨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人世间,有太多的渐行渐远与远离。

2024/03/20 晴 春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