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2023-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f57b42734ec0

1969年,杨绛被下放至河南干校接受改造。

在干校期间,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痰涕屎尿样样她都接触了一遍。

同时期的其他文人,要么整天唉声叹气,要么独自黯然神伤。

但同伴回忆杨绛说:

“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纵观杨绛的一生,有太多这样的艰难苦楚。

百年时光里,她却始终保持着淡定与从容。

经历多了就会明白:没有谁一生下来,就能如此波澜不惊。

所有的情绪稳定,不过都是岁月沉淀下的格局造就的。

心大了,任何事都是小事;心小了,任何事都是大事。

情绪不好,说到底是你格局太小。

格局越小,情绪越糟

古语有言: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不同的格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有的人胸藏万壑,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美好,心境自然平和;

有些人拘泥于琐事,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情绪自然烦躁。

特殊时期,杨绛一家被迫与同事赵翔凤夫妇一同居住。

赵翔凤为人蛮横,但她比杨绛小二十来岁,杨绛日常对她们家很是照顾。

赵翔凤工作忙,杨绛便帮她带孩子;赵翔凤不善家务,杨绛便帮她生炉子。

按理说,赵翔凤应该对杨绛心怀感恩之心。

但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让两家的关系走向了破灭。

一次,赵翔凤让杨绛之女钱瑗帮忙洗个衣服。

钱瑗觉得这个要求很无理,于是委婉拒绝。

没想到赵翔凤觉得钱瑗不给自己面子,竟直接破口大骂,甚至和钱瑗厮打了起来。

事后,还一直对着杨绛一家辱骂不休,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委屈。

经历此事,杨绛她们,火速远离了此人。

此后数十年,学术界提及“杨绛的这位邻居”,皆嗤之以鼻。

格局不够的人,生活中的烦心事格外之多。

别人稍微不顺他们的意,就会点燃他们内心的怒火。

阿泰斯特曾是美国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但在25岁这年,他的职业生涯却意外走了下坡路。

在一次比赛中,有位球迷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要输了。

一气之下,拿了一只纸杯砸向阿泰斯特的后脑勺。

没想到,阿泰斯特瞬间怒火中烧,他随手揪下一个无辜的球迷,对其拳打脚踢。

这次误伤,激怒了无数美国民众,最后甚至演变成一场恶劣的冲突事件。

自此,阿泰斯特尽失人心,球场辉煌不再。

有人说,阿泰斯特毁于失控的情绪。

但其实,他毁于狭小的格局。

格局不够时,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演变成难以预料的闹剧。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

“人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

人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苟且。”

生活中的糟心事越多、情绪越差,说明胸怀越是狭小。

心胸宽广,气量大的人,从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轻易动脾气。

一个人脾气好的背后,藏着的都是大格局。

格局大了,情绪就顺了

曾经有人把坏情绪,比作一滴墨汁。

墨汁滴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

落在大海里,大海依旧是碧波浩渺。

为什么?

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对于一个胸怀广阔的人来说,再多的琐碎、再烦的烂事,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2005年,恰逢《堂吉诃德》问世四百周年,杨绛翻译的版本在学术界无端引起争议。

有位叫董燕生的译者,公然对杨绛发起挑衅:

“杨绛译本是最好的版本完全就是个误解;

她太自信了,该查字典的地方没有去查字典;

我现在是拿它当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资深出版人李景端对此气愤不已,心急如焚地要为杨绛打抱不平。

杨绛先是安慰了他一番,随后淡然地说道:

“对于那种批评,我一点不生气,随他怎么说吧。”

事后人们才明白,杨绛运用的手法是“点烦翻译法”,能够删繁就简,让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相对于有些专家充满火药味的言辞,杨绛却始终心怀广阔、淡然处之。

余秋雨说: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事上沉沦。”

当一个人站在山巅,就不会被谷底的小事所束缚。

因为比起在纠缠中消耗自己的情绪,退一步、让一分,反而能自在许多。

1999年,王朔洋洋洒洒写了篇两千余字的文章,名为《我看金庸》。

在文章中,王朔将金庸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他认为金庸的成功,不过是侥幸。

对于王朔的全盘否定,金庸不仅丝毫没有生气,更回复说:“八风不动!”

他还亲自写信给王朔:

“您的批评,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

简简单单一句话,完美地彰显了什么是大侠风范和容人之量。

俗话说:“胸中有沟壑,无谓言语间。”

格局大的人,不会为了言辞上的挑衅,恼羞成怒;

更不会为了无端的争论,沮丧不休。

所有的烦扰,都能用最平和的情绪消化,并浸润成生命中的涵养与修为。

格局大了,一切事都不是事了。

比控制情绪更重要的

是修炼格局

杨绛先生说:

“人生是一场修炼自己的过程。”

计较抱怨、生气恼怒、惆怅忧伤都不过是人的本能。

真正有境界的人,却能不断自我修正,在岁月沉淀中变得通透豁达。

杨绛年轻的时候,忙于创作,便找来保姆阿菊,帮忙分担家务。

阿菊初入社会,做起事来毛手毛脚,时常犯错。

有天傍晚,阿菊在做饭的时候图省事,没插漏斗就往炉里灌油。

结果油溢了出来,遇上火苗,瞬间就被点燃了。

一时间,厨房里浓烟四起,灶台上的火苗,快要蹿到房顶。

杨绛闻声赶到厨房,眼疾手快拿起洋瓷罐往火源处一盖,这才熄灭了火势。

看到烧焦的饭菜,和漆黑的厨房,杨绛原本有些生气。

但转念一想:事情既已发生,再多的责怪也是无用,不如就此了之。

杨绛的宽容大度让阿菊也倍感惭愧,自此她彻底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再也没有犯过错。

作家何权峰说:

“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

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情绪上头时,与其费尽心力去忍耐,不若先把心境喂大,提升格局。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主张推广白话文,让信息迅速传播到大众之中。

当时的旧学文坛的领袖林纾,对蔡元培的这一举动十分不满。

他在文章中把蔡元培写成了十恶不赦的阎罗王,以此发泄。

蔡元培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场有些错愕。

但思忖一二,他还是当即写了回信,解释自己推广白话文的初衷。

随后,他更将刚写好的书法送到林纾家中,请他指教并题序。

蔡元培的宽容大度,让林纾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恶语相向,双方矛盾尽消。

演说家安东尼·罗宾说:

“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反制。”

一个人的格局达到一定高度,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能被无声化解。

因为他人的过失,不过都是拓宽自己心胸的利刃;

别人的刁难,不过都是锻造自己格局的武器。

把格局放大到一定的层次,所有让你愤愤不平的事,最后都会变得云淡风轻。

杨绛先生说: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有众多看不惯的事情,一点风吹草动,便会引起情绪上的起伏。

经历得多了,心胸才能变得广阔,心态亦愈发成熟。

说到底,生活是好是坏,在于一颗心够不够宽。

心宽路自通,心阔烦自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