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梵高的画,那我们究竟从梵高的人生中读到什么?
艺术大师梵高的画,我们是看不懂的,然而对于梵高的人生,我们又是惊奇的。2017年末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是一部表现形式特殊的电影,制作团队用65000张油画,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形成这部特殊的电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向影片导演和制作团队致敬,这样的电影形式其艺术性和梵高的画作的艺术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不懂梵高的画,那我们究竟从梵高的人生中读到什么?电影围绕调查“梵高之死”的真相展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并没有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在我看来,无论电影的结局是梵高死于痛苦的“自杀”还是更为惊险的“谋杀”,都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毕竟,我们不可能再去经历那个时代,也不会再踏入那种纠结。
与研究梵高的“争议死亡”相比,我认为研究梵高的“艺术修炼”更加有意义。因为虽然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是绘画作为一种艺术的修炼过程是相同的。在今天,如果要达到梵高的绘画水平,几乎也是要走一遍梵高的路。
那么,梵高的“艺术修炼”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呢?当然,梵高是“身后留名”这是由于宣传渠道问题,与梵高的艺术水准没有关系。
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梵高是绘画的天才,而他的疯狂更是阴差阳错打通了绘画的任督二脉。梵高步行数百里去看自己的初恋乌苏拉,他追求自己的表姐把手掌烧烂,他拿着刀子追着朋友高更,而他疯狂的典型行为便是用剃须刀割掉自己的耳朵献给一个妓女。所以,最后梵高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也不过是疯狂的终极表现而已。
看不懂梵高的画,那我们究竟从梵高的人生中读到什么?但是这个主流观点实在是一个异常偷懒的研究结果。首先,“精神错乱”是“绘画大师”的原因吗?其次,如果“精神不错乱”,梵高是不能成为绘画大师呢,还是会成为更加杰出的绘画大师呢?所以,我不认为这二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甚至这二者是不是同时存在都需要确认。也就是说“梵高作画的时候是处于疯狂状态还是冷静状态呢?”
看不懂梵高的画,那我们究竟从梵高的人生中读到什么?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成就梵高的“绘画大师”的关键因素呢?是梵高会6门语言吗?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还有自己的母语希腊语。是梵高的社会底层生活经验吗?梵高1874年在比利时博里纳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和矿工同吃同住。显然也不是这些,如果这是“关键因素”,梵高更应该成为一位文学家,而不是画家。
梵高到底怎么修炼成绘画大师的呢?梵高的修炼之路到底有没有我们当下人可以借鉴的呢?我们究竟可以从梵高的人生经历中学习到什么呢?我反复在思考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
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梵高其实是接受了严格的绘画训练的。
梵高在16岁便在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巴黎古比尔公司的海牙分店工作,受到最纯正的艺术氛围熏陶。而梵高的叔叔便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梵高可谓出身绘画世家啊。
梵高的师傅又是谁呢?有据可查的便是知名画家,也是梵高的亲戚,安东·莫夫。梵高的绘画得到过谁的启发呢?这里面包括荷兰画派作家伦勃朗,也包括精神导师米勒。梵高的朋友圈又有哪些画家呢?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印象派画家高更,而梵高和高更有一段一同居住的日子,可谓是绘画艺术的巅峰交流。
这才是最重要的经历和最有价值的借鉴,家庭氛围培养了梵高的绘画兴趣,跟随名师是让梵高从兴趣到专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则让梵高焕发绘画的光彩。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这里,而不是梵高的疯狂、精神失常和离奇死亡,这些在130年前的荷兰有其特殊背景。而能够穿越时代和国别的,是梵高能够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对标”,在世道艰辛和情感挫折中,寻找到一个足以安身立命的世界。
看不懂梵高的画,那我们究竟从梵高的人生中读到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梵高并不遥远,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艰难,但是探寻内心、发现优势、投入训练、跟随名师、融入圈层,这些于当下的每个人,都是可以借鉴的。
最后,有三个人应该被提及。一个是梵高的弟弟提奥,他给予了梵高最多的照顾,并且于梵高去世半年后悲伤过度而逝,提奥是一位成功的画商。二是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她在梵高去世后将梵高的画作带到展览会,逐渐让梵高的画作名声壮大。三是梵高的侄子,也就是提奥和乔安娜的儿子,他终生奔走终于建成梵高美术馆,梵高侄子的名字叫做:文森特·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