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新评论李彦国评介专辑百谷集

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彦国

文/重来

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

这是李彦国《愚公挖山不止》书中的一句话。这两天,我放下手中的笔,合上世界名著,全身心地沉在了这本书里头。朋友出书了,我都会去买,一般不接受赠送,这是对作者的尊重,对文字的虔诚。至于买回家怎么读那是另一回事。这次例外了,连自己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一篇不落的读了下来。这可是头一回有的事情。我很少读国内作家的书籍,更不用说无名的李彦国。

        我现在还没弄明白,是作者的文采吸引了我?应该不是,《愚公挖山不止》没有华丽词藻,平铺直述。那么是故事情节?也不是,故事情节简单不烧脑,情绪清晰。荒野、梯田、拾柴、驴子描写得赤裸、生动,太行深山的贫穷直戳心灵。“当时,我还小,去九峰山割柴,一天才能回来。当我含着眼泪回忆这些往事时,我不知道我的父辈是拿出怎样的毅力去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全书72个千字文小故事读来流畅。作者时不时还会来点小幽默,让您泪中带笑,“读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理睬过。”这应该算是作者的一种独立文风吧。反正我蛮赏识作者的这一招。

      前一段时间在读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作者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读了几十页,这本书被我放回到了书架上。将一位中学一级教师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日而语,我一定是脑残了,我不会做这样的蠢事,我想表达的是:文章也有口味的问题。

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

      我的一篇文章“印度人在崛起,唐人街变萧条”在百家号获得8640推荐,另一篇文章“在泪水中明白有些爱一旦失去不会再来”0推荐,3浏览。而发表在公众号上,前文阅读人数只有394人次,后文阅读量达到了1101人次。如此反差让我吃惊不浅,这是一个看不懂的世界,哪篇文章优哪篇文章拙自己都没了方向。有了这次经历,我再不为上头条狂喜,也不再为0推荐哀鸣。

      我常劝自己,不要过多地去在意这些数据。但这话有违心,每发表一篇文章还是热切地关注着点击率、粉丝增加人数和读者的打赏,尽管我知道有些打赏是冲着我人而来,不是文章,那是好友对我的勉励。在此,我想对一直以来在读《重来文字》、帮助转发分享、留言激励和打赏的读者由衷地道一声:谢谢!没有您的支持,《重来文字》走不到今天。

      我也想对《愚公挖山不止》作者说,您的书不叫卖是正常的。倘若您出身在豪门,倘若您对驴的那片深情用在对兰博基尼的描述上,倘若太行山是法国某一山庄,情况会完全不一样。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有钱人的世道,追星的时代。名家不会去读“太行山”文字,看到书名连翻一页的兴趣都不会有,更不要幻想为您的文字写上一两句赞美之词。您“丢掉了年收入近两万元的土地,一门心思放下锄头拿起笔。”那是您对文学的执着,而不等于您就此能成名成家。

      您我都是丢了西瓜,在一地鸡毛的路上寻找芝麻的同命人,我们用不同的文字做着相同的一件事情:追忆逝去的岁月。过往的时光不如现在的如意,但是因为它不会重来而显得弥足珍贵。苦日子忘不了,甜生活回不来,回忆就是这种滋味。

      我这一生还没见过驴子,但仿佛曾经拥有过一头乖巧的驴子:“这个毛驴特别好喂,一般不生病。不用料,只吃草就吃得胖嘟嘟的。懂事,备鞍时头朝北,让您备得顺手,走到石蹲旁,停下来,靠着趁着让您站在石蹲上往背上骑……”驴子已经老去,但是她的灵魂没有走远,她时常出现在您的思绪中,否则您怎么会写出如此深情的文字。

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

      在书里,您说过这样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我认为改成“码字者没有哭的权力”也是成立的。余生道路的选择千条万条,我们自己选择了码字这条孤寂小径,怨不得谁。我们把每篇文章都看成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西坡人“哪家生了男孩不说男孩,而说生了个‘割柴人’,生个割柴的,生活便有了希望。”但愿,我们能生出多多“割柴人”,在码字的路上我们结伴而行,你不哭,我也不哭,太行深山也有红彤彤的风景,那是椒树枝头上绽放的艳红花椒。约在那个季节我们一前一后上山摘花椒去!

穷人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