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隆恺:从产品特性谈“微信”在“全网营销”的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本来应该昨天写的,由于一早就出门谈事就耽搁了。
截止2015年底“微信活跃用户”达到6.97亿,“智能手机装机率“超过90%。有数量又有活跃性,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评判标准下,我们都知道“微信”很重要。就和当年炒新浪微博一样,“微博营销”的课程很火,现在“微信营销”的课程更火,我自己也是这个大环境的受益者。
通过一些细致观察后,我发现大多数对于“微信很重要”的论断都来至于那些“微信营销”的成功案例,相信读者朋友都听过一些,比如:杜蕾斯、招商银行、美丽说、凯迪拉克、星巴克等等。而在我个人看来,这些“微信营销”案例一定是经过很多次事故(失败尝试)后才成功的,才成为故事,而故事和真实是有差距的。
现在互联网炒品牌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软文”,品牌商自己找“写手”撰写软文,再找“水军”传播扩散的,比如:《“XXX品牌”微信营销成功的10个秘诀》。当这些文章的曝光率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讲师们拿来当作课堂案例讲,进而形成线下的传播。因为是讲师们上课时讲的,让学员认为就是可信的。哪知道多数讲师们也被忽悠的。就像狼来了,说得多了自然就有人相信。
之前和一些机构谈授课内容时,机构都喜欢问:能不能加点XXX品牌的成功案例。我几乎是拒绝的,因为这个被传烂了的案例也许不是真相,只是一个网络营销的结果。在课堂上强调这些成功案例是如何如何利害的讲师们,其实自己也是被深度营销的对象。
我个人认为所有的营销策略都要从公司资源和需求出发,微信营销更要如此。所有的营销都要有从内部需求来创新的,成功是找到正确方向、多次失败后坚持的结果,而不是一个必然。就如之前文章提出,在“双创”的号召下有本事、有能力的网络运营都去创业,谁还干网络运营托管的事情。
又做了一段背景铺垫,虽然我们都在互联网中,但是真正了解互联网的朋友并不太多。了解工具本身是驾驭工具的前提。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来谈谈“微信”在“全网营销”的重要地位。这个论断和其他老师讲的可能不同,是从“微信”产品特性推导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全网营销’”。
百度百科“全网营销”获得的解释,我相信大家都看不懂,因为我也看不懂,猜测多半是图片里面那个讲师团队自己放到百度百科的。(这个是全网营销的一种叫“百科营销”)
“全网营销”并不难理解,就是利用PC端和移动端的有人聚集的平台作为营销动作的传播渠道。比如:营销网站、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搜索营销、问答营销、视频营销、软文营销、博客营销、百科营销等。只要用到多种网络渠道做营销都可以算是“全网营销”。
大家对于“全网营销”有一个误区,以为是在上述所有网络渠道进行投入。这个误区也可能是被“网络运营服务商”给营销。服务商们通过营销让公司建立这个观点的原因估计有二:一个是做的项目越多,收费可以越高;二是做的项目越多,营销成功概率肯定会提升一些。但盲目的全网投入只是烧钱和碰大运的做法。
我这边的搭档罗俊老师讲“全网营销”时帮我们总结了四个秘诀:
1、客户在哪里,您就应该出现在哪里!(说全网营销是要分析客户的)
2、要么花钱,要么花时间!(说全网营销是要评估的)
3、不断测试,坚持执行!(说全网营销是要小范围测试的)
4、少量渠道,做到极致!(说全网营销是要聚焦的)
“网络营销”和“中医方剂”一样,只有一味药对于多数病来说是无用的,就算这药是人参、灵芝、虫草。
当大家对于“全网营销“有一个初步认识后,才来谈谈“微信”为什么在“全网营销”中有着重要地位。
“微信”的产品特性和核心价值:【连接】。这个【连接】不是普通的“连接”,而是基于两个观点“微信是人们在移动互联网微信生态圈的真实存在。”(见前文《杨隆恺:评估学员对于微信的认知水平,其实只需要看三点》)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皆可成为中心’的时代”(见前文《杨隆恺:微信自媒体快速获得“原创”和“赞赏”邀请攻略》)的。
这个【连接】是一个“真实的连接”。即,作为“营销主体”的组织和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用户建立的连接是真实的,微信公众号背后是一个组织或单位,微信号背后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的连接”价值非凡。
“全网营销”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目标客户吸引、筛选和沟通的过程。在PC端的互联网时代,流程一般是投“广告”或者投“搜索”,让对于产品相关“关键词”有兴趣的网民通过“广告”和“搜索”找到企业的官方网站,通过官网了解我们的企业和产品,再通过在线客服或者400电话进行沟通。但是,当网民关掉网站、挂掉电话的那一刻起,公司和客户的连接就断开了。用户下一次要找到公司,又要从头来过。
“微信”出现了以后,每个公司都可以和用户建立“长久连接”。这个“连接”是真实的,同时这个连接一旦建立只要不让用户反感,一般不会断开。因为有了这个“连接”,公司和客户的信息通道就建立了,就能够互动,再通过互动加深认识,最后成交或者转介绍。“微信”是现阶段唯一能够沉淀真实客户的重要工具,也是“全网营销”的最后一步。
可能有读者要会问,为什么是“微信”而不是“微博”。这也和“微博”的产品特性有关,“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后期存在大量的僵尸粉和过度营销。有了僵尸粉就让用户不再真假难辨,过度营销就让用户选择离开微博。
肯定有读者又要问,“微博”是不是没有用了。在“全网营销”的框架中,“微博”在“炒话题”、“炒关键题”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现在网络热词多半是通过微博来发酵的。
上面提到的公司只是一个代词,适用于所有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心的人们。
一不小心又写了2000多字,各位读者如有问题或者不同观点可以留言或加我工作微信交流。
(PS: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可以直接推荐好友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