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用力学习

从阅读到写作,中间差了什么?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桂林

很多朋友相信,输出倒逼输入,是一条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并且开始学习大量的微课、阅读大量的书籍,经过不断的学习之后,发现越学越迷茫,因为,读的书越多,好象越不知道如何进行输出。也有很多朋友不断地写了一些东西,但是写的东西只不过是凑溱字数,阅读量低不说,自己读起来也不愿意再读。

输出倒逼输入,能不能行得通呢?从常识上讲,要输出一些东西,一定要有输入的,有了大量的输入,对输出来讲是必要的条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写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诗句的杜甫,也不是靠精读了万卷书才写出那么多的流传百世的诗篇来的。

假如读了很多书就能出很多的优秀的作品,我们现在应该是几乎人人能够写很多内容的时代,因为,现代人从小学到高中12年,大学4年,然后到研究生,读过的纸质书,以及电子书,移动端的碎片化内容,阅读量应该比很多古代先哲的阅读量都要多。但真正输出一些东西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输入或者说阅读,是输出的基础,但大量阅读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输出。陆游诗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说的这个诗外究竟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实践,有的人说是体悟,不管如何,这个诗外的东西确实也重要。或许能够弄明白诗外的东西,会对我们的写作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联接阅读与输出之间两个方面,一是你阅读了什么,二是你阅读中思考到及感悟到了什么。

1、首先是阅读内容的问题,如果我们阅读的内容不够优秀,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那么很难从中获得比较优质的思想。所以,如果是为了写作而阅读,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选择一本好,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对我们来说都重要。

2、从阅读过程方面来说,同样的内容,对于不同的人,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是不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要获得较深入的思想,这里首先推荐以主题或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方法,即根据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式阅读,或先提出一个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然后根据这个问题深入学习,深入求证。

主题式阅读是一种深入阅读的方法,依靠一个主题来维持对这个问题的专注和兴趣。这使我联想到古人读书,古人所能够获取的书和信息应该是比较少的,但正因为如此,有很多先哲会不断地反复阅读经典,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并在实践中印证,从而也产生了我们今天很多人也难以达到的高度。

朱子曾要求他的学生采用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也说:“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更贴近认知规律,过去把知识深的人喻为学问多是有道理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从阅读中获取答案,并扩大阅读面,加上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并在实践上深入求证,从而获得较为较为正确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尤其重要。

这是因为我们我们今天阅读习惯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电子图书,当看到一本书时,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读完并企图从中发现闪光的并且能立竿见影的干货。而当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学习的速度快了,似乎学习了不少东西,但过后却没有任何的印象,更不要说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落地应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阅读很难坚持下来,无效的阅读会变成一种自动化的习惯。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自动建立了一个学习目标和中心,当有了一个或者一系列的问题作为阅读的起点的时候,我们会清晰地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英国作家柯南道尔说:“漫无目的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确的。” 我们所以读了很多内容却对写作无多大帮助,关键在于我们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方法,使我们的方向感更加明确,引导我们进入了深入的思考,最终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入。

当你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学习的时候,也就充分使用了思考力,更容易将已经知识和未知的内容联系起来。

3、通过记录主题阅读和问题式阅读的结果实现输出

当我们进行这样的阅读的时候,就是一种深入的学习,把它记录下来,把它与你的实践和经验相联系起来,就是对你的研究的问题的最好的回答,记录下的内容经过梳理,会自然是有根基、有内容的文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前面的功夫下到了,后面文章的深度自然就有了。

结语:

没有目标的学习,没有落地的学习,学得再多,也是白学。

而想要学习效果, 其方法就是主题阅读,提出问题,然后专心求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