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被考验的取经团队
上一讲我们讲了白骨精的套路,这一讲再来看看取经团队。
首先来说,白骨精的这一难出现在书中的第二十七回中。题目《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说的很明白了。
什么呢?白骨精这个妖精完全就是在“戏弄”取经团队来的。因为他并没有得逞,而是被打成了“一堆粉骷髅”。
上一讲中,我们提到了,他昂僧一行人被他套路了进去,着实地耍了一番。但是,不禁要说一句:“若不是自家乱了阵脚,妖精怎会趁虚而入呢?”
说白了,之所以说白骨精阴险,不如说是人心阴险。
有句话叫做:苍蝇不叮无缝儿的蛋。这句话说得好,好就好在真实。
说白了,这颗鸡蛋从什么时候开始裂开的呢?就是在唐僧饿了的时候,那是个引子。
如果唐僧不饿,悟空就不会去摘桃子,白骨精就不敢来。为什么?他心中还是很怕悟空的。
我读了这一回之后,总结出了悟空身上的优缺点。
优点有三:1、善识妖精2、有妖必除3、诚心保护唐僧
第一点“善识妖精”是相对于八戒来说的,因为二人看见妖精的第一反应简直是天上地下。
书中写道:
1、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摇摇摆摆,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
2、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拖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
第二点更能说明,为什么?白骨精变化了三次,悟空打了三次,最后断绝了灵光。这难道还不是“有妖必除”吗?
第三点保护唐僧。有句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一点不错。因为只要悟空制住了妖精,那唐僧自然就安然无恙了。
还有,当他最后被唐僧赶走后,说的一段话真是情真意切。
书中写道:
……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花言巧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得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都被人赶走了,还如此的重情重义,足见其诚心。
缺点也有:不够冷静。
不够冷静,主要是悟空打妖怪时候太过于刚强,每次都是速战速决,绝不给妖精还手之机。但是,你总要等到妖精现出妖精的模样来再打也不迟啊,可是悟空等不了,有点太心急了。
书中写道:
……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行者认得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就打……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结果呢,正是因为没等妖精显现出原形来,悟空就下手了。每次都是妖精使个“解尸法”逃走了。每次都弄得自己吃个哑巴亏,免不了唐僧的“紧箍咒”。
还有,悟空在打妖精的这件事上做的实在是不巧妙。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不够高。
虽然他在第三次打妖精的时候找来了土地山神给他作证,但是打完妖精之后这些人全都没影儿了。
正确做法应该是:让妖精现了真相后,再动手也不迟。说白了,得让唐僧亲眼看到,你打死的是个妖精,不是人。不然的话,肯定是有误会的。而且不好解释。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白骨精究竟是怎样戏弄取经团队的?
第一回,白骨精变化成村姑的时候,书中写道:
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哄赚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下就是我家……我丈夫在山坳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前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嫌弃,愿表芹献。”
这段话中有几个疑点。
其一,据他说此地是“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怎么他一个寻常人家的女子就敢一个人走在路上呢?难道他不怕蛇虫虎豹吗?再说了,连蛇兽都回避的地方,一个女人为何敢走?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其二,给丈夫送的饭,怎么能拿来斋僧呢?再说了,就算是丈夫可以不吃,那几个“客子”也不吃吗?
其三,他说他丈夫带了几个人在山坳里锄田。为什么悟空没有看见?
很显然,她在撒谎!
虽然唐僧提出了质疑,但是心中还是默认了她是个凡人的事实。
第一次不成,第二次又变成了老妈妈儿。
书中写道: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第二次变化说实话有点过了,就连妖精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却被“火眼金睛”的悟空看出来了。
经过了前两次的失败,妖精学聪明了,直接变成念佛的人。
书中写道:
妖精道:“……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这话说的多么容易,一家三口都是胆量惊人。这是“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的心态。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也要独自走在潜伏着老虎的路上。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不禁要问问:“你不怕把自己搭进去吗?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一个老头敢走在老虎出没的地方?”
其实,妖精的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为什么唐僧还能上当呢?其中有八戒的“添油加醋”,因为每次只要唐僧说完话之后,八戒肯定会来一句:“不要信猴子,他是为了不让你念咒”。但是,更多的是作为出家人的那一份“慈悲心肠”。
为什么呢?毛主席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是愚氓犹可训”说的很是明白。唐僧是一个“愚僧”不假,但还是可以再教育、再改造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一颗“慈悲之心”。
只要有了“慈悲心”,也就是“佛心”,那么一切都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如果没有“慈悲心”了,那么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千刀当剐唐僧肉”。
最后,再说一句话:“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蒙住了自己的的双眼。也不要用惯性思维考虑眼前发生的事情。我们都需要一双炯炯有神的‘火眼金睛’”!
怪话怪说
黑白无常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一对神祗,十分有名。
老百姓有句话“阎王教你三更死,谁也留不到五更时”。这句话说的虽然是阎王,但是负责具体工作的还是黑白无常。
他们是弟兄二人,生前为好友,死后做了阴间的勾魂使者。
一个叫“谢必安”,一个叫“范无救”。寓意“谢恩必安”“犯法无救”。
传说白无常是“吊死鬼儿”,上吊死的,所以脸是白色的,吐着大红舌头。而黑无常则是“淹死鬼儿”,也叫“水鬼”,所以满脸黢黑。
还有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是白无常叫你名字的时候,你不要跑。因为他手中有金元宝。他见你不跑,他就生气拿金元宝砸你。
但是碰见黑无常的时候赶紧跑,因为他没有金元宝,有一根绳子,会把你捆上再来打你。
白无常头上戴着帽子,写着“天下太平”;黑无常帽子上写着“一见发财”。还有一说,说是白无常帽子上写着“正在捉你”,黑无常帽子上写着“你可来了”。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勾魂散魄。阎王那里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记载了人的寿命。一旦到了时候,黑白无常就来了,把你的魂勾走,魄散掉。
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许仙就是被黑白无常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