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化成蝶】(五)你很紧张吗?这样就足以搞定期末考,让我们放下笔
前言:
这篇文字是系列文集【茧化成蝶】的第五篇,同样写给所有追求卓越想变优秀的虫虫们,愿我们都能到达茧化成蝶的那天。
这里将会介绍我现在用的多种工具,软件,以及方法和习惯,思索。我会将工具扑通的砸到你面前,却没有机会用那么长的篇幅手把手的教你做,会在昏黄的夜灯下说一些故事,却没办法与你促膝而谈。所以此中波折,和细处思索,只能由你自己体会了。
同样,干货摆在最前,如果你乐意,大可看完直接离开回避我后文的唠叨。
本期的主题是:
放下笔,用思维搞定考试
本文结构
梗概:眼睛一闭一睁2015年就过去了,万千学子们眼看就要寒假过年,中间却拦着令人胆寒的期末考,多少人着急了?图书馆抢座位,熬夜,台灯咖啡,将一整学期的强度全压到今朝,手里的笔刷刷的写题,教科书看得是昏头转向摇摇欲坠,但还是不得不咬牙坚持,可是越复习越没底,越觉得后悔没有早作准备,现在才开始预习……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那这篇文字就是为你而作,用思绪代替笔尖,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最轻松的心情备考。
文章说得很详细,但也许会枯燥,简单说来就是:多动脑少动手是高效复习的第一要义。
方法篇:
一:方法背景
考试的紧张从很久以前就有,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应该算高考,很多人通宵达旦焚膏继晷,笔记写得密密麻麻,作业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但结果还不尽人意,而在大学,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很多人通宵达旦焚膏继晷的都不在搞学习,所以平日稍微认真一丝不苟,这时候也就跑在了前边。至于那些平日里落后了进度,才开始预习的人呢?难道就真的没有春天了吗?
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如此,有的人偏偏玩得多,考得也好,为什么?纯粹是因为天资聪颖吗?或许有吧,但我不相信全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善于思考。
请注意,善于思考并不意味着智商天生的高,而更多的是后天不经意间培养的一种方法。
二:考生情况
就像有人记单词并没有特别大的热情,每天用手机APP记一波打卡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让自己心安,看似持之以恒,但实际上收效不大,而且过一阵子就全忘了,用这方法除非你强度够大,每天记n次,循环往复形成条件反射,深层记忆,那些单词才会被记住。而即使你这样记住了,花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很多。
又或者有许多人热衷于笔记,就连我也一度陷入其中,上课的时候拿笔拿本子,老师讲什么就在本子上记下自己所谓的重点,哪怕自己根本没有预习过教材没有听懂,只要手里的笔在动,就觉得心安理得,全然不顾自己以后根本不会回顾笔记,又或者这些笔记教材上已经说得更清楚,白费时间而给人一种精神麻痹。
备考更是如此,很多人占了一个座位,整天呆在那里对着一本教材翻来覆去,感觉好像什么都有点印象,但仔细一想又经不起推敲,碰到题目就慌,所以造成了一种自己水平太差怎么都学不进去的恶性循环。
另外一种人备考就是刷历年考卷,这个方法比看教材稍微高明了那么一点,因为要动脑。不过你刷多少套才有底呢?似乎刷多少套还是没底,有时候同一道类型的题,这张试卷做错了,看答案懂了下一张遇到又很模糊不知道做,而且刷题需要很多时间,有时候一道难题甚至可以困到人精神崩溃。钻牛角尖的备考者应该懂得这种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更轻松而高效的应对期末考?
我的答案是:用思维代替纸笔。
三:具体实施
(1)准备
教材一本(你的备考科目,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加辅导书或习题卷)
整装待发的你(而不能是心不在焉的你,心情不佳的你)
超过半小时的空闲时间(整块时间有利于思维集中)
无人干扰学习场所(空房间最佳,图书馆次之,自习室再次之,有人的宿舍最次之)
(2)开始
以《材料力学》为例,其他科目类似,甚至你压根没有学过的科目也可以。
将桌面维持整洁,翻开教材考试范围目录,为自己制定今天的复习范围。
通常一天两章比较合适,但时间紧急的话,范围再大点也随你,但最好是有分天复习,否则会有精力衰退,会很累。
不看教材的说明概要,直接到例题,每一章应该有不少代表性例题,读题思考,看自己是否有解。
假如有思路,在脑海将已知条件归纳,把问题归类到某个考点,回忆相关的公式,不要动笔,将这所有的行动在脑海进行就好了,然后分析配套,大体思路出现,再从头思考细节,比如某个公式中的字母在这道题是已知还是未知,如果是未知再通过另外的公式推导,已知就可以直接换成数值,这样层层推进,就很快将一题弄透彻了。
假如思路模糊或者干脆不知从何下手,看答案,总体很快看一遍,假如有了灵感就不再看答案,按照有思路的步骤走下去。
假如看答案后依旧云里雾里,不要感到灰心,开始从头仔细的看答案,每一个不懂的地方都发散思维的想,想不通就回去看教材那一章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公式,假如还是想不通,就不要想它的缘由了,找出规律来,然后在脑海为这道题建立一个模型,下次看到一样的题目纵然数值变了,模型依旧可以用。
(提醒,建立模型的过程需要不断分析和思考答案中每一个地方的意义,并且赋予自己的解释,当然你的解释可能是错的,但没有关系,至少这个解释适用于这一题,而下次碰到推翻你解释的相关题,你就能整合两道题给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这样以此类推,即便你对这个科目一窍不通,但最终你的解释会无限靠近真理,不知道原理,也能胸有成竹。)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根本用不着牵强的建立自己模型,大学的教材大都是公式和观念,代入数值计算,所以做例题时将公式记牢知道运用是相当重要的,而记住公式其实用不着灰头土脸。
因为你看答案弄懂这一题之后要做的是,再看一眼题目,接下来抬头望天,在脑海中将过程从头到尾细致的推导一遍。
(这个过程必不可少,你在推导的时候就会发现刚刚看答案时没有注意到的而又恨关键的细节,某些运算和单位,而且这样来回两次,即便你压根没有听讲也会这样被迫记住其中出现的公式,要知道测验自己远远好过机械的记忆)
当你能够自己在脑海里很快想出解题流程,并且除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其他的运算都能在脑海进行到底,这样,例题的效果就达到了,而大学教材的例题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每一题都是相关知识的典型代表,这样绝对可以举一反三。
(3)进阶
你以为这样过一遍教材就ok了吗?太天真了,因为是头脑中的演算,所以会很快,即便你是从零开始,往往也可以一个小时一章,不过你再回头看看第一道例题,是不是模糊了很多?所以需要复习。
我们的复习依旧是由思考主导的主动突击。
回到例题,看题,思考,头脑演算,成功就过,失败看答案……
复习的速度会快很多,基本上都是看一眼题,要么就会了,要么有点模糊,再看一下答案,灵感就爆炸出来,然后你要迅速从头到尾在脑海推算一回,与答案比对后才算过。
复习完第一遍,迅速来个第二遍加深印象。因为根本没有动笔算,所以也用不着很多时间。
过一天再进行第三遍过例题加深印象基本就可以八九不离十的有把握了。
(4)补充
文科的思考更在于脑海的归纳,将点连成线,例题倒是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再这样的复习过程中忽然感到很烦,就别勉强自己了,先休息去玩也可以,但休息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有愧疚感……不利于下一次轻松的复习。
不要给自己压力,反而你要相信不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那个建模理论,所有的乍看之下云里雾里最终都能被你用合理的解释归纳。
不要害怕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复习就是这样一个纠错过程,更何况很多人压根就是在预习。
三,感想篇
本人也正在考试周,因为这种复习效果在上一堂考试中有成效才在此分享,另外高中的时候也是凭着这样的一种凭空想象的刷题方式,在考上一所985院校的闲暇之余还在图书馆借了两百多本课外书看,所以这应该是有效的方法。但效果因人而异,我不指望那种根本静不下心来思考的人能够用这种方法,浮躁是认真最大的敌人。
我想将这方法分享给那些平日里虽然有所懈怠学业,但关键时候能够沉重思考爆发出巨大力量的朋友,因为他们值得。
在大学这个舞台,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对我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作为享受大学的空闲和资源所必须的义务,个人自己谋求的发展方向才是最关键的,所以那些平日里因为自己的梦想或其他投入过多,而期末考来临时紧张的朋友,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们一点儿帮助,因为我也是一样呀,想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将最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所爱之中,比如阅读和写作。
为了自己所爱的梦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别说想方法走考试的捷径了,即便再多个困难也该想办法克服,为你,千千万万遍!
而对于那种平时不努力又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关键时候还浮躁的人,我也只能呵呵一笑爱莫能助了,因为你也许连想题目都能被手机给拖走一堆时间,脑袋里迷糊成这样,那还凭空演算个屁呀。
不多说了,去搞定期末复习咯~
最后献给大家一首我写的诗
“学不足忧,考不足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与君共勉,期末加油。
2016/1/5
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