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小收集电影简书电影院

真没想到一部没卖相的电影这么好

2016-11-19  本文已影响1016人  Sir电影

即使看过几千部电影,Sir也得坦白说:

大部分时候,Sir就是一个懒人。

总喜欢优先看一些快速过瘾的东西,什么票房大片、悬念美剧、紧张的类型片……

爽完,走人。

偶尔想升华一下,看《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为奴十二年》那一类奥斯卡大作,已经算沉得住气咯。

忙碌的我们,经常会害怕、逃避一些“没什么卖相的电影”。

海报不好,滚粗。剧情不刺激,滚粗。明星不吊、没高潮,滚粗……

但,有个几十年的老奖项戛纳,就喜欢颁奖给这些“没卖相的”——

《现代启示录》《影武者》《德州巴黎》《性、谎言和录像带》《地下》《黑暗中的舞者》……

(老实说,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些也没有多小众。)

这些貌似小众的电影,往往只需要再沉下心,那么一点点,就一定会给你更深、更实在的震荡。

这震荡,可是灵魂级的。

今天,不如你卖Sir个面子忍一忍,Sir陪你看一部没卖相的电影,但Sir保证值。

它就是2007年戛纳金棕榈大奖(就是那片金色的小叶子)的获奖作品——

《四月三周零两天》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不像那些剧情跌宕起伏、接连反转的电影,《四月三周零两天》完全不怕剧透,几句就能交代完——

1987年,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明令禁止堕胎。

被男友抛弃的女大学生加碧塔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室友奥提莉亚为了给她堕胎四处筹钱,被迫跟医生进行了性交易……

四月三周零两天,指的是这个人工流产胎儿的年龄。

从早上收拾东西出门做手术,到晚上处理掉死胎回酒店,整个故事就发生在——

一天内。

电影的长镜头堪称典范,但欣赏起来确实有些闷。

有时摄像机跟在主角身后,在宿舍各个角落来回穿梭。

有时架着不动,让几个角色聊个没完。

有的镜头甚至超过10分钟……

简直是失眠症患者的福音。

别急,看进去了,你就知道什么叫“于无声处听惊雷”。

首先,《四月三周零两天》是一部史诗片。

Sir没跟你开玩笑,别看它没什么大人物,时间跨度只有不到一天。

就像电影结尾写的一样——

发生在黄金岁月的故事

什么是黄金岁月?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的另一部电影《黄金时代的故事》说得更直白。

六个充满魔幻气息独立单元,勾勒出罗马尼亚一段荒唐的往事。

第一个故事《飞天椅传奇》,大领导要视察小村庄,村民像备战一样准备欢迎仪式。

戴着红领巾,举着标语,挥舞着彩旗,这场景是不是很熟?

没想到首长临时取消了行程,大家只好自娱自乐,一起坐上飞天椅。

是的,一起,所有人……

结果就是,没人能把机器停下来。

大家一直转呀转,身不由己,强颜欢笑。

第二个故事《高帽子传奇》,为了让当时罗马尼亚党的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看起来更高大,摄影师经常要进行手动PS。

一次报纸印好后,发现总书记手上的帽子没有P掉。

就这样,摄影师变成了政治犯……

看到没,所谓的“黄金时代”,更确切地说应该叫“镀金时代”。

不管美不美好,都要假装看起来美好。

如果说《黄金时代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浮夸的镀金面,那么《四月三周零两天》就是真实、丑陋的内里。

堕胎的情节,已经被今天的青春片用滥,但《四月三周零两天》绝对没有无病呻吟。

在两个普通女大学生的生活轨迹中,隐藏着一条不易察觉的线索——

大家始终在为避孕而焦虑。

女生宿舍在讨论黑市买来的避孕药。

情侣之间吵架,还是因为这个。

导演用几个角色的小生活,勾连出了国家的大历史。

罗马尼亚的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做过许多荒唐事,其中一件就是在1966年为了扭转低生育率,禁止堕胎和离婚。

他宣布胎儿是国家的财富,不生育孩子,就是背叛国家。

同时规定每对夫妻至少生育四个孩子。

在当时,不要说堕胎,就连避孕都是犯罪。

所以,“四月三周零两天”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数字。

四个月以后性质就不同了

你这不是流产

他们会告你谋杀,会判五到十年

医生正是通过这一点,威胁奥提莉亚与他上床。

在医生暴露出丑恶嘴脸时,罪恶的根源也不言自明。

回看那些貌似冗长、乏味的对白,就会明白,这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

奥提莉亚订酒店给加碧塔做手术,找了两家,得到的是同样的待遇——

服务员爱理不理,臭着一张脸低头讲电话。

柜台的两侧,一侧是焦急的等待,一侧是“公家人”冷眼。

镜头长时间停留在毫无进展的事上,让观众和主角一样难熬。

这样的等待和碰壁,电影中一再出现。导演不是在简单叙事,而是在还原当时社会的氛围——

国家的极权从各个方向绞杀个人自由,一直入侵到最隐私的子宫。

说到这儿,Sir问你一句,这样的电影好看吗?

如果好看,指的是开心、刺激、爽……那这部片真的不好看。

它甚至让你坐立不安。

《四月三周零两天》最折磨人的一个镜头,是在欢闹的宴会上,长达7分钟。

这是奥提莉亚匆匆赶到男友家,给他的母亲庆生。

她本来已经心事重重——

惦记手术后的加碧塔有没有脱离危险。

担心自己和医生发生关系后会不会怀孕。

带着被侮辱的羞耻感,不知该怎样面对想亲热一下的男友。

大家在餐桌上说笑,奥提莉亚却一步步崩溃。

座上的客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背后的书架也显示男友出生于书香世家。

而奥提莉亚自己呢……

农村户口。

客人评价她的家庭——

乡下人往往比受教育的人更懂道理

呵呵,你能说得别那么委婉么?

不就是,穷得只剩下善良了么?

听着每个人在炫耀着工作、家世和人脉,奥提莉亚越来越觉得,她和男友之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

而男友呢,始终唯唯诺诺,不敢帮她说一句话。

导演把摄像机架在餐桌对面,让观众以宾客的视角,参与了7分钟宴席的对谈。

这7分钟,是观众见证奥提莉亚逐渐坠入失望谷底的全过程。

许多“好看”的电影,会主动把爽感送给观众。

而《四月三周零两天》则需要观众跟上导演的脚步,去进入平常背后更震撼人心的世界。

它的精彩之处太容易被忽略,就像有一处首尾呼应的情节——

奥提莉亚在宿舍看到了两只被遗弃的小奶猫,忍不住抱了起来。

结尾,她从男友家回到酒店,看到加碧塔被引产的胎儿,蹲下来怜悯地注视了很久。

生活的不公正,让她已经习惯把胎儿看成是负担,是危险。

可一旦亲眼看到,胎儿的意义,还是被还原成了一个生命。

下一刻,她又强迫自己打消同情的念头,尽快处理掉,以免被人发现。

这就是电影真正想说的——

就算在森严的专制下,人性的光辉、面对苦难的勇气,依然难以磨灭。

Sir一直认为,最好的史诗片,绝对不只是描述大人物的丰功伟绩,那些被历史碾压的普通人,那些他们与屈辱、不公抗争的全过程……

才是史诗。

才是电影的良心。

经常有人反驳:扯什么犊子,有些导演不就爱用社会阴暗面去换个奖。

Sir不想猜测人家的动机,因为人心不可测。

Sir只信作品。而作品撒不撒谎,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黑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