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说茶1001夜之326 制茶原料的选择
作为普洱茶厂商来说,在云南数百种山头茶里,具体选择制作哪种茶,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稍有不慎,某个批次,某个品种不畅销,数百万资金就变成了一堆茶叶积压下来。所以,制茶时的心情沉重,绝非茶友所能想象。
销售压力可能导致的资金积压,客户体验导致口碑的下降,对品牌长期的影响,于我而言,是制茶时需要考虑的几座大山。因此,很多茶选择不再制作。
有很多茶友问我,你选择做与不做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想一一答复,故作文统一回复。
一 不得不做的茶
自有基地的茶你不得不做,当然,这些茶压力不大。购买基地的理由足够充分,购买时间够久,购买价格足够低廉,在这些理由下,基地的茶不构成压力,是公司现金流的主要来源。
在普洱茶的周期里,每隔5-7年,总有一年是非常畅销的年头,基地的投资,在这些周期里逐步摊销,成本逐渐被回收了。好年景赚了钱,在不好的年头,就要有足够的觉悟吐出来!
对于基地茶的态度,卖光,无论什么价格,要的是现金!尤其在惨淡的时候,活着,比什么都好!不用考虑利润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二 绝对优秀的茶
2017年秋天的第一个阶段,我在茫茫茶海里,喝了近百种茶样,完全不看茶名、山头,有感觉的不超过10个,最后揭晓答案:同庆河、几款国用林、薄荷塘小树等,是我喝了觉得OK的茶。这些能让人会动心的种类挑选出来,再结合价格和山头名气,自然就有了做的必要。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喝的薄荷塘古树完全无感。一百种名山茶里挑出几种,起码这个产品出来,先天上就有了优势,再加上非常合适的价格,销售的压力自然不会太大。
反观有些茶,价格不菲,名气很大,然而茶质并不支持,这类茶的销售,风险很高。客户会认为高价买到了假茶;为了避嫌,最好别做。另外有些茶,由于某些茶商有订单,导致价格高企,相对于茶质来说,不值,比如今年秋天的那卡,价格与春茶持平--我不会吃错了药去做这样的茶。
鹤立鸡群,脱颖而出,最优秀的茶,就是大滇目标中要做的茶。
三 价值洼地之茶
在各种没有感觉的茶样之中,再次试喝。这次,把各种名山古树的名字全部罗列出来,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品质下,差别很大。以大滇飞扬的毒舌:过千元一公斤的茶,这个口感,和麻黑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把这个茶留给了其他同行,默默选择了做麻黑,甚至做台地;山头的名气于我而言,永远只是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麻黑是一个标杆,曾经被神话,而今被低估。尤其是在秋天,许多当红炸子鸡,其品质,真心跟麻黑没什么区别;然而,太多菜鸟喝的不是茶,仅仅只是名气。如果不知道做什么茶,就做易武茶;在易武茶里再选择价值洼地的茶,你还有什么风险可言?
选料之时,赢在起点,才有未来!
第四,给钱也不做的茶
尽管你全额打款,尽管你说,你不要茶质,只要名气;然而,我依然会对你说,看在钱的份上,这个茶咱们还是不做了吧。你出了冤枉钱,我输了人格和尊严;我可以选择原料给你,但是,成品你还是不要冠上大滇号的任何标志;也别跟人说,是我帮你选的茶。你选的只是人心和套路,绝不是茶。
所谓品牌,是一群人的良知和坚持,是有信仰的。大滇品牌十年沉淀,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被几个亿收买,如果你不死心,加到一百亿、一千亿呢?那就更加不可能了。第一、钱太多,全家人身都不安全了;第二、本来生活就够忙的了,又增加了一项工作,思考怎么花钱,多累呀!我只想自由自在地浪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尽情呼吸着雨林的气息!把一元钱花出别人一百元的效率,是我成就感的来源!粗暴的砸钱,会被我鄙视的: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