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孩子”和尊重孩子的区别在哪?
昨天晚上在婆婆家吃完饭,我们就回了自己家。
我和大宝在书房,她写作业,我整理我的读书笔记,二宝和先生在客厅玩积木。家里一片宁静和谐。
二宝打破了这份宁静。因为她忽然想起来,她的玩具小鸟忘在奶奶家了。那是一个特别可爱的鸟笼子,两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在笼子里玩耍,笼子底下有开关,打开后,就会有鸟叫声叽叽喳喳。
这是亲戚送的玩具,做得很逼真,声音又好听,二宝爱不释手。
她开始大声哭闹:“我要我的小鸟!”
先生安慰她:“现在天黑了,明天早上去奶奶家就可以跟小鸟玩了。”
“不行,我就要我的小鸟。”二宝哭得很伤心,一边哭一边哀求爸爸:“你给奶奶打电话,让她找我的小鸟。”
先生只好跟婆婆发了个视频,想着二宝在视频里看完小鸟后,就会放心了。
没想到二宝看到视频后更加伤心,简直是嚎啕大哭,求着爸爸回去给她拿。
先生无奈,跟二宝商量:“好,我现在回去给你拿,但是你要答应我,回来玩一会儿就得睡觉了,你能说话算数吗?”
“好,我说话算数,我抱着小鸟睡觉。”二宝擦着鼻涕眼泪应允。
已经是晚上10点半,先生又开车到婆婆家,去拿了那个小鸟回来。等待的这段时间,二宝窝在我怀里,时不时地抽泣一声。
我安慰着她:“你忘记带小鸟回来,现在很想它是不是?”
“嗯,”二宝点头,很委屈,瘪着嘴又要哭。
“难过你就哭一会儿吧,爸爸已经帮你去拿了。但是你看,外面天黑了,爸爸还要开车跑一趟,等会儿你要记得跟爸爸说谢谢,还要记得下次自己照顾好它们。知道吗?”
“好,小鸟回来我就不伤心了。”我们正说着,门口刚传来了钥匙声,是先生回来了。
二宝就从我怀里跳下地,光着脚飞奔出去:“我的小鸟,我的小鸟,哈哈哈,谢谢爸爸!”
看着她又蹦又跳,满脸欢喜的表情,我和先生也相视而笑。
公公婆婆对我们这种半夜又开车跑一趟、就为了给孩子拿个小玩具的行为略有不齿,觉得我们太惯着孩子,我也不想多做解释。
“惯孩子”的说法太笼统。在我看来,稚子之心最难得,当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什么时,我们要小心呵护这份情感,尊重她的情绪表达,尽力帮助她,而不是要求她压抑住这份想念,哭着去睡觉,那才是真的残忍。
我愿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她拿回这个玩具,让她安安心心地睡觉,而不是拉长这份想念的坏情绪,熬到明天早上再去拿。这种引导和帮助,我个人觉得不是“惯孩子”!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