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看透商业世界刘润5分钟商学院

#千日千文#【104/1000】宏观经济学模块总结(10.4更新

2017-10-02  本文已影响62人  六哥不是六阿哥

一、前言

1、总结
许小年教授说,宏观经济学是伪科学。
宏观经更为济学是个更为复杂、更抽象,让人费解的领域。
这个领域里,更多存在的是知识、观点,有些甚至是推测和猜想。
所以,你会发现,宏观经济学领域里掐架现象特别多。
著名的“林张争论”就发生在这个领域。
虽然,这体系理论比较虚,但需要我们更多的在思考学习过程中,训练提高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
批判学习,这点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过程中最为重要。

2、今天从永澄老师处得到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卡片式学习法

  • 每天整理出5-7个卡片知识。
  • 卡片不是仅仅是知识的摘录,必须有思考加工后出成品。
  • 知识之间的逻辑不仅仅是涟漪式的传播,更要有神经式的链接。

今天计划,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内容加以整理。

二、概况总结

一)、节约悖论

其中,政府采购、出口和投资被称为三驾马车。这四个买卖加一起:消费、政府采购、出口和投资。就是计算GDP的方法。

凯恩斯鼓励个人消费的原因:你不花钱,别人怎么赚钱;反过来说,别人不花钱,你怎么赚钱?


节约悖论:居民越节约,国家就越贫穷?
举个栗子:乘数效应

你消费了100元,别人就赚了100元。别人拿到这100元后,50元用来消费,另外的50元用来投资扩大经营规模;50元消费和50元投资,又被别人赚走,又拿来消费和投资,再次变成GDP,他们又花掉,又被别人赚走,如此生生不息,GDP越滚越大。


节约悖论

二)、人口抚养比

原北京万科CEO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过一项有关人口抚养比的研究数据:

携程的创始人梁建章也分享过一组数据,90后比80后下降了30%~40%。另外还有些人的研究结论是:90后比80后少30.68%,00后比90后少19.39%。

这些数据意味着,80后退休后,补充进来的20后劳动力总数,很可能不足1/3.

人口抚养比从5亿/14亿——9亿/14亿;即从35.7%变成64.3%。
15年后,当90后和00后成为社会主流时,要保持今天的社会总财富,平均生活水平,他们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必须是今天的2倍。

科技,必须取代少掉的那4亿劳动人口。

1,远见,是变革时代的重要领导力。
2,拥抱不确定性。
3,任何时代的人都被分成三种:先知先觉者,粮草先行,只待风起;后知后觉者,观先行者之踪迹,伺机而动;不知不觉者,风已起,不知因何而来,又去向何方,遂茫茫然而无序也。
大家要提前看到即将登陆的台风,提前做好准备。
4,孩子提前毕业,老人延迟退休。这是享受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后,我们要还的债。

5,法律研究:《劳动法》要好好研究,未来会有大量劳动变动,以及因此带来的纠纷。

《继承法》也会开始重要起来。

6、创造自己的“自动化交易”。学会写软件、写一本畅销书、以及成为写作高手并学会讲课和培训工作。
不断学习,要有应变能力,跨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7、自我超越、心智转换、系统思考。尤其是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维更为重要!!

8、业务产业链,从零售延伸到生产要脚踏实地的着手准备。
人工智能代替目前难招脾气大动不动就不干了的流水线工人,保留核心技术和创作团队,做原汁原味的中国创造。

9、多研究日本。——不论旅游还是养老。

多去日本看看,看看他们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抓到了哪些机遇。

10、创新、品牌、设计。

11、对于孩子的教育:快乐教育固然重要,面对未来,压力教育也很重要。

12、创新好比是高纬度的攻击,效率就是低纬度的攻击,按照目前的老龄化节奏,靠提升效率怕是来不及了,唯有高维打低纬才能胜。
13、理解宏观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微观。

对零售也来说,个性化+单客经济,为每一个顾客创造更好的额消费体验和服务价值,坐等卖货的时代永远不会再来了。

14、做商业,不能只看我今天如何多卖一只牙刷。也要看,卖牙刷这事,我还能干多久。
15、智能养老社区——房地产

重新定义老年。65——90岁,叫中年。中年你当然要工作。

三)、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微胖的时候,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坏事。民众对未来发展有正向预期,会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最终追上来填实泡沫。

虽然此时资产价格已经严重超出其价值,但因为“群体想象”已经形成,而不断有人赚到钱,又继续强化这种“群体想象”,泡沫就越来越大。就算有人意识到了风险,也可能经不起诱惑,试图从泡沫中获益,成为推动膨胀的合谋。

最后能接盘的人、资本始终是有限的。交易开始趋缓,价格开始停滞的时候,泡沫最终就会破灭。资产价格回归理性,大量的人破产。中间离场的人,赚的钱,都是来自没来得及抽身的人。

这种基于“群体想象”的泡沫形成机制,非常像一种经典的金融骗局:庞氏骗局。

只不过,庞氏骗局背后,是有人用尽心计,构建故事,让大家对无价值的资产产生“群体想象”。而在泡沫经济中,这种“集体想象”是自发的,所以,泡沫经济,又被人称为:自发性庞氏骗局。

  • 案例

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五国的财政部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同意美元贬值。同时,日本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日本房市,房地产价格暴涨。

房价越涨,越有人买,越有人买,就会越涨,到1989年,日本房地产价格已疯狂到了荒唐的地步。

当时,国土面积仅仅相当于美国加州的日本,其地价总额,已经相当于整个美国的4倍。仅东京一地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价。一般日本人,花费毕生储蓄,也无法买下一套住宅了。

到1991年,砰的一声,泡沫破灭了。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高达6000亿美元的坏账。这次泡沫,还引发了日本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案例2
1637年,一个荷兰商人,用6000多荷兰盾,买了几十个郁金香球根。当时,荷兰人一家全年的开支才300荷兰盾左右。但是,就算让你穿越时空去提醒他,说这太离谱了,郁金香一定会跌的,他也不会相信。因为,他捧着这些郁金香球根,从街头走到街尾的时候,价格就已经涨了三次了。

郁金香泡沫最终破灭,千百万人倾家荡产。

不要用20年的积蓄,去买一束玫瑰香

原因:为什么大家都会陷入到泡沫经济中?

可怕的泡沫经济,就没人看到吗?就没有预警机制吗?谁应该为此负责?

1、身处泡沫里的人,是看不到泡沫的。
2、所有人的“共同想象”,形成了这个所谓的泡沫。
3、所有人的脱离现实的“信心”,彼此激励,合谋,创造了“泡沫经济”。

4、就是你,和你认为最理性的朋友们一起,创造了可怕的“泡沫经济”。
5、泡沫经济,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了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四、再分配

再分配:直升机发钱计划。
1、概念:再分配

福利经济学中的“再分配”,是指在基础收入上,政府为了社会公平,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财富转移的一个过程。

你每月收入是1万元,但你知道嘛,公司为你掏出的钱,其实是14410元,可到你手上,就剩7454元了。
这中间差不多一般的钱,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比如五险一金)这两种方式,被国家收走了,然后国家再把这些钱,分配给其他人。

再分配是出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的。因为你赚到的钱不完全是你自己的努力,一部分是因为你拥有不公平的优势。(你出生城市,他是农村。你健康,他残疾。)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公平。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来调节这种不公平。

调节社会不公平的手段:三次再分配。

第一次再分配:在你不知不觉中完成。最低工资标准,就是调高劳动和资本之间,劳动收入的比例。保护农产品价格,技术调高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村收入的比例。

第二次再分配:通过税收、社会缴费等手段。个人所得税,有能力的人,交钱养没有能力工作的人;社会缴费、五险一金等,年富力强的成年人交钱,养日渐黄昏的老人。

第三次再分配:就是民众自发地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实现对财富的再一次分配,进一步缩小现在的贫富差距,润滑社会矛盾。

再分配的思路与案例:直升机发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