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英雄冢(九)沧海桑田
第九回 沧海桑田
襄阳城破当晚,忽必烈在郭府设宴犒劳众将,元军蒙古将领伯颜、阿术、阿里海牙,汉人将领史天泽、张弘范、刘整等悉数列席,但襄阳降将吕文焕等不敢踏入郭府半步,只是长跪在门外。忽必烈也不勉强,命他们回府待命。
席间,忽必烈举杯致辞,赞誉众将英勇,感慨襄阳一战后,灭宋大势已定,天下将归于一统。文武群臣纷纷附和,气氛热闹非凡。忽必烈忽道:“金刀驸马在襄阳几十年,府中可有什么奇珍异宝、兵法典籍?”
宰相阿合马道:“臣已命人仔细搜查,金刀驸马府中甚是简朴,没见什么珍宝典籍,只有几幅大理国故相朱子柳的书法真迹,汉人或许喜欢。”
忽必烈微觉失望,想着不如赏赐汉臣以示恩宠,便命阿合马将其取来。过不多时,几名元兵捧着卷轴入内,逐一展开,只见字迹遒劲有力,笔走龙蛇,确是名家手笔。史天泽、张弘范等纷纷上前观赏,赞叹不已。忽听史天泽一声惊呼,忽必烈凝神望去,只见其中一幅字迹赫然写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忽必烈默念几遍,心中一动:“我蒙古铁骑天下无敌,却难征服千千万万武林豪杰。想当年蒙哥大汗被杨过所杀,时至今日也没能将其正法......若真有这号令天下群豪的屠龙刀,或可助我一统江湖;若此刀被汉人所得,早晚成我心腹大患。”于是下令严查屠龙刀下落,务必寻得此宝。
其实这二十四字是黄蓉随口所编,所指乃是屠龙刀中所藏的兵法《武穆遗书》与倚天剑中所藏的武学秘籍。当日朱子柳见郭襄、郭破虏手持宝刀宝剑大发神威,便写下这幅墨宝赠与郭府。此时倚天剑已随郭襄远在峨眉山巅,屠龙刀却随着郭破虏的尸身一同不知所踪。但那二十四字却从此一传十传百,继而掀起了江湖上一场持续百年的轩然大波。
转年忽必烈派降将吕文焕率水陆联军在丁家洲大破宋军主力,元将阿里海牙又在焦山大败宋将张世杰,随后两路大军会师于南宋都城临安,由元帅伯颜统筹调度。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拒绝张世杰、文天祥等人背城一战的建议,遣使向伯颜请降,南宋至此灭亡。
襄阳城破后六年,南宋丞相陆秀夫带着九岁的小皇帝逃至崖山,元将张弘范率军追至,宋将张世杰与丐帮帮主耶律南兵合一处,与元军展开决战,最终全军覆没,耶律南亦战死沙场。陆秀夫与张世杰向小皇帝最后一次行礼,随即背负小皇帝跃入汪洋之中。
汉人江山最终被元朝所征服,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化为尘烟。
身世沉浮,家国荣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也不过如沧海一粟。匆匆百年之后,已是明朝洪武年间,襄阳城早已不见当年的满目疮痍,到处是繁华景象。襄阳百姓不忘当年为守城而献身的郭门英烈,为其修建了祠堂,参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颇为鼎盛。
这一日,一个青衫少年策马漫步在襄阳城外,望着城墙上的斑驳痕迹,闭目沉思,仿佛又听见当年战鼓雷鸣,刀光剑影。忽地一阵喧闹传来,青衫少年循声望去,却见一伙强盗当街拦着一架马车。马车上一对中年夫妇面色从容,夫人怀中的女童兀自玩弄母亲长发。马车前一个白衣少年正与强盗交涉,也不见有何惊慌之色。
青衫少年名叫殷岚枫,是武当七侠之一殷梨亭的儿子,也是武当派第三代最为年轻的弟子,虽然一向心高气傲,却也颇具侠义心肠。他见此情形,心中一动,拍马而上,朗声道:“襄阳城下,你们也敢拦路行凶,不怕郭大侠英魂显圣吗?”
他这一喊,倒把那正和强盗交涉的白衣少年吓了一跳。那少年趁强盗愣神之际,忙赔笑道:“各位好汉莫要见怪,要多少银两尽管开口,我们绝无二话。”
那强盗头子却不理他,一个眼色使下,群盗立时将殷岚枫团团围住,强盗头子正要说话,忽见眼前一道青影闪过,已被殷岚枫一脚踢翻在地。
其余强盗见状,纷纷拔刀相向,殷岚枫叫道:“来得好!”手中使出武当小擒拿手,足下踏着八卦步法,只见他身形如游龙般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骨裂声响不绝于耳,强盗纷纷哀嚎,兵刃铛啷啷地落在地上。殷岚枫剑眉一挑,腿上使了一个“横扫千军”,周围群盗立时腿骨断裂,纷纷倒地不起。
外围几个强盗见状大惊,转身便欲逃窜,殷岚枫冷哼一声,飞身而起,如苍鹰搏兔,一招一个折断其臂骨。只剩一人已逃到数丈开外,翻身上马。殷岚枫眼疾手快,掷出一枚石子,只听风声呼啸,眼见将要打得那人脑浆迸裂,白衣少年掷出一枚铜钱,竟后发先至,与石子凌空相撞,发出一声脆响,双双落地。
殷岚枫目光一凛,斜眼望向白衣少年,冷冷道:“想不到你还是个高手,倒是我眼拙了。”
白衣少年微微一笑,拱手道:“不敢。在下只是觉得,对于强盗只需加以惩戒,不必赶尽杀绝。”
殷岚枫冷声喝道:“太平盛世,还来干这打家劫舍的行当,岂不是自寻死路!”
马车上的中年男子忽道:“武当弟子应常怀悲悯之心,给人留下一条改过自新的生路。”
殷岚枫闻言一凛,冷冷道:“你们是冲着我武当派来的?”
中年男子笑道:“这么说倒也不错,我是应张真人之约,特来襄阳拜见的。还请少侠带路,引我等去拜见张真人。”
殷岚枫将信将疑,带着他们进了襄阳城中。他一路上打听这行人的来历,那男子却始终笑而不答,只言与张真人有旧。过不多时,一行人来到破虏客栈门前,只见一中年道士急匆匆走出,不悦道:“师弟,你去了哪里?怎么不和师父说一声?”瞥见殷岚枫身旁的陌生人,又问道:“这几位是?”
殷岚枫撇嘴道:“他们说是太师父的故人,特来拜见。”
中年道士眉头一皱,低声斥道:“不像话,怎可贸然带人来见太师父?“
殷岚枫嗤道:“那又如何?当今世上还能有人敢对太师父不敬?”
只听长笑声传来,旋即从楼下缓缓走下一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是武当派开山始祖、当今武林北斗之望张三丰,身后跟着两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分别是其四弟子张松溪和六弟子殷梨亭。见张三丰现身,众人皆躬身行礼。却见那中年男子伏地拜倒,哽咽道:“孩儿不孝,太师父身子可好?”
张三丰扶起那男子,眼含笑意,轻抚其肩,又指着她妻子道:“岚枫,你这小孩儿不知天高地厚,当年咱们武当派都差点被这位赵姑娘灭了,更别说不敬了。”
那女子轻笑一声。殷岚枫面色骤变,伸手便欲拔剑。张三丰轻挥衣袖,一股柔和内劲将殷岚枫半出的长剑按回剑鞘,笑道:“你当真不识得他们?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张教主夫妇!”
原来那中年男子是明教前任教主张无忌,中年女子正是她妻子赵敏。白衣少年和那女童是两人的一对儿女。他们本已远赴冰火岛隐居多年,此时临近张三丰一百三十岁大寿,武当派遣人去往冰火岛,特请他们一家来襄阳一叙。
张无忌与张三丰、殷梨亭等人多年不见,此刻久别重逢,自有一番欣喜。晌午之际,张松溪命人在客栈中设宴,众人围坐一桌,轮番向张三丰敬茶祝寿,其乐融融。
茶足饭饱,众人又一同前往郭氏祠堂祭拜。只见郭靖、黄蓉塑像巍然端坐祠堂正中,郭襄、郭破虏分立左右,塑像下方长案摆着耶律齐、朱子柳等人的灵位,案下香烟袅袅,众人神情肃穆,依次上香行礼。
张无忌眼含热泪,朗声诵读祭文,追忆郭氏一门忠烈。众人默默聆听,无不动容。
祭拜过后,张三丰忽地踱步道郭襄塑像身前,凝视良久,轻叹道:“郭二小姐,想不到你我阴阳相隔近百年,竟还有相见之日。”众人均知他睹物伤情,不禁默然。唯有殷岚枫不明就里,上前问道:“太师父,你认得郭二小姐?这塑像做得如何?与她本人面貌可相像?”
殷梨亭低声斥道:“岚枫,休得胡言!”
张三丰笑道:“无妨!”他又望了望郭襄塑像,凝神半晌,摇头道:“时间过了太久了,太师父也记不清郭二小姐长什么样子啦。”
殷岚枫又道:“那郭大侠呢?”
张三丰抬头仰望郭靖塑像,目光骤然深邃。他只在少年时与郭靖有过一面之缘,时隔百余年,他又怎会记得郭靖容貌?但张三丰却点了点头,正色道:“像,像极了。郭大侠就是这般正义凛然,顶天立地!”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