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酸奶与南瓜
花花

昨天一连被两个人问及我的毕业的学校,回答时我特别的心虚与不开心。

是不是个笑话,我现在毕业三四年了,还是会被别人问起自己毕业于哪个学校,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深深的不舒适感,不愿意说出自己毕业于普通大学。 非名校毕业就像一颗烙印,深深刻在我身体里的每一寸肌肤之上。

每次我说完我的毕业学校后,别人都会不屑地“哦”一声。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不由自主地跟他争论一番,甚至抽他一顿。这个学校,你知道个啥,你了解这里面的每一个学生吗。 走开吧你!!!

昨天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尤为明显,我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情绪,并且体验到了这种情绪与想法带给我的负面作用。最近自己在重拾心理学,于是想着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下自己面对的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船长在第一课视频中跟我们提到的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于是我重复将此视频看了好多遍。船长的话再次触及到我的内心深处。

首先,因为认知体系的不一样,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会造成偏差。当这种矛盾产生时,我们会感到很痛苦,会对自己或者他人产生负面情绪。

当前,我们的社会认名校。在这个社会上,名校本身就是一张名片,每当我们介绍某某人毕业于哪个名校的时候,我们就突然会觉得那个人闪闪发光,尽管先前我们一直觉得他不起眼。名校就是一个标签,名校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一个人的优秀,你是名校毕业,说明你很优秀。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说不优秀,说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别人我的毕业学校——非名校,本质上就等同于把自己和笨,不优秀画上一个等号。但是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名校毕业生只能说明过去学术上优秀,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我觉得我不笨,我不比很多名校毕业生差。所以对于他们的询问,以及知道答案后的不屑我感到很受伤,他们随意的评价与贬低让我很不舒服,我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也是造成我难过的原因之一。

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自己毕业的学校。我内心觉得我应该更好。所以有时当别人问起我毕业于哪个学校的时候,我常常会补充,我以前考上外翻硕,笔试过了,面试也过了,但面试后需要我调剂上外其他专业,我不喜欢,所以我没去。或者直接说我毕业于上外,让自己产生一种虚假的快感。我的这种虚伪让我有一种自责,对于真实自我不接纳的自责。

我觉得大部分人一直都对自己很宽容。其实他们评价同一件事时,往往有两套价值体系,我亦如此。当我在评价自己时,我觉得学校著不著名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靠个人。可是当我评价他人的时候,我却是另外的态度:当两人站在一起时,我肯定会先肯定那位名校毕业生(前提他颜值不低。。。)。当听到别人毕业于非名校或学历不高时,我甚至会有这人不过如此的愚蠢想法。

这两种评价体系之间的差异也让我产生了一种自我怀疑,对自己负面的看法。

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那应该怎么解决呢?

心理学学习一周后,我决定试着改变自己的视角。

首先我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对名校的认知,对提问者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认知。改变对名校的认知。名校并非不重要。名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你过去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你是否专业扎实,代表着你的学习方法;名校会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学术环境,交流拓展环境,你会有更大可能遇见志趣相投的人,互相思想碰撞,你会有更大可能接触到优秀的人才,向他们学习。可是名校并非全部的你。尤其毕业后,你的综合能力,你是否头脑中有足够清晰的概念;你是否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自律,执行力,思考力,积极等,这一切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你未来的走向,决定你今后是否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辩证的看待名校,才能辩证的看待自己与他人。若今后遇到名校毕业的人,试着去赞美他,但不要以偏概全的膜拜他;若今后遇到非名校毕业的人,更要去真诚的赞扬他,关注他他的优点,取得的成就。辩证的看待名校,才能辩证的看待自己与他人。

改变对提问者的认知。心理学上有一种术语:投射。意思就是你想什么,你看见的就是什么。所见即所想。若你觉得你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你就会觉得别人在嘲笑你。或许别人真的是不屑,那我们还是应该换个角度,接受不同的观点与认知。或许我们还可以更积极些,可以主动和别人聊一聊名校,聊聊他们对名校的看法,聊聊他们对我毕业学校的看法,以一种兼容开放的心态去交流,去沟通,而不是主动关上自己的心房。若别人还是会以偏概全名校毕业的人,那么你要包容,然后淡然一笑:随你怎么想,我没有必要改变你,也没有必要受你的影响,我自己知道我很好就够了。

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我可能没有名校毕业生的那种自带光环,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而且做得不错,我认可我自己,我感谢自己的付出,感恩自己不停止的角度。

我自风情万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