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好想大红大紫一夜成名!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早已经被各种心灵鸡汤打脸打得稀巴烂,张爱玲要是知道当初在《传奇》里头的一句感慨能被心灵大师们研读出这几千百种解读来,也不知会是哪番感受。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里头列举了许多在人生后半段才发光发紫的名人们,并苦口婆心地劝说读者要追逐自己的理想,步履不停勇往直前之类之类。然而读了这文章的我却还是止不住地想,要是能早早成名的话,该有多好。此番言论未免有企图不劳而获,妄想一夜爆红之嫌,然而每在奋斗努力的间隙,想到生活中将要面对的困难,总感到脚步停滞胸口发闷。
哎,想必我就是大家所指的那类俗人了吧。
又有一日,在某个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里读到某位被导读里称为“当代张爱玲”的女性作家写的文章。里头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以及声嘶力竭地呼喊了男女平等这一时尚议题。我赞赏这位作家鼓舞人心的文笔和自命不凡的语气,然而若要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是否过于夸张并自不量力了些。毕竟独立女性的话题并不需要以贬低母辈家庭为主的观念来升华,关于爱情的探讨也不局限于三观相合(甚至于作者并未详细讨论三观相合的含义)。诸如此类的标签还有许多,我读过自称当代王小波的男性青年作家,描写情色桥段的手法倒是看得出王小波的痕迹,然而若论起讲故事与创作故事的能力,却远远不及王二同志那笔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来得蓬勃有力。
不过想来我又有何资本评价他人的自命不凡。毕竟论起心高气傲来,好像自个也谦虚不到哪里去。
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作与推广,branding似乎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扯淡着信念创造财富或是忽悠着开间小店就能文艺地生活的书籍,配上个人生必读的标题,便能吸引成群结队以热爱阅读为名的信众。他们乐于转发评论,往往配上一句“选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读”的心情文字。他们到底之后是否阅读了我不得而知,然而想必若是当真仔细阅读过那些作品,他们便会羞愧于之前那番盲目追捧,惺惺地回头翻到从前那条朋友圈,再毫不犹豫地点下删除键。
说回成名这件事。其实我是想说互联网时代,成名变得似乎没那么困难却又门槛颇高。没那么困难在于只要找到相熟的网红大牛稍加推荐,再加营销公司的妥善引导,粉丝人数便能轻易翻上好几番。然而门槛颇高也在于若是没能有个把熟人鼎力相助,单打独斗也甚是艰辛。当然,才华出众者不在此列,毕竟才华乃是闯荡江湖最利的武器之一。
早早出名的作家里头,我还是很羡慕有位青年女作家的。在年轻时便声名鹊起,却能够收拾好心情重新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去,去学习知识去精进能力,写作时讨论社会时事也能描写儿女心事。我也羡慕毛姆在人生的前半段便名声大噪,于是在往后的人生里有能力周游各地,从风格迥异的地理人文吸收新鲜的养分创造源源不断的灵感,羡慕他无论是戏剧小说或是短篇都写到我这颗扑通扑通向往人生真谛的心脏里去。而在人生前段默默无闻的王小波也是我的精神导师之一,想来受人尊敬这事不在于出名早晚。真才实学才是名垂青史的必备燃料。熬一碗香喷喷的人生鸡汤有何难,难的却是在于结出黄芪枸杞,当归淮山,加以整合加以调制,方才深入人心。
我并没有贬低他人的意思,反思前段文字也甚觉自己大言不惭。还请当代张爱玲现代王小波们拉在下一把,毕竟良心话,在下也实在很想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