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翠荷飘香

2017-08-01  本文已影响53人  时雨698

校园里有一畦池水,两亩水面,面积不大,却酝出了一股灵气。

有意趣者偶言:“如种植以莲花,碧水翠荷,自是一番情境!”于是学校就有了种荷的谋求。

话说高三理班卫同学,父母离异,家境困窘,唯有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供养上学。中考时分数上乘,只是考虑到县城读省示范中学费用太高,家庭无力承受,便主动到小镇中学来读书。学校也毫不含糊,给这个孩子以充分的照顾。卫同学不负众望,成绩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高三在即,考虑到孩子营养及健康状况,年迈的爷爷放下家里手中的活,来到孙子的身边,住进了学校宿舍,是为陪读。爷孙俩相亲相依,简淡度日。

学校有了小池种荷的打算,不经意间传到卫爷爷的耳中。一早,卫老人就来找校长,主动请求为学校种植荷花。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备受照料,苦孩子有了新盼头,老人家一直耿耿于怀。再说,美化学校环境,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校长顾忌老人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还在犹豫。老人急了:“校长,你别看我七十多岁,可是我这一副老胳膊老腿还是很麻利的。再说,我替你栽的莲花可不是一般的莲花,我是从我们村子附近的大鱼滩那里挖来茎苗,花儿粉红,可好看了。”一句话说动了校长。原来大渔滩湿地位于距离学校15公里地的陶厂镇境内,面积1万余亩,大约形成于350年前,是江淮之间为数不多的生态保存完好的大面积滩涂湿地。每年5—10月,满滩荷花盛开,一片绿色海洋,清香飘荡,野鸭戏水,白鹭飞翔,景色十分迷人。大鱼滩的荷花已成了方圆数百里地的名花。“那就十分感谢您老,不过一定不要累着,请工、运力您尽管找人,所有费用都是学校的!”校长一再关照。“这些你不必费神!”老人的回答十分干脆。

十二月的天气,已经显出少有的寒冷。老人终于挑来了一担带泥的藕茎,校长还在考虑怎样把它们埋入一米多深的池水里,老人已不声不响地穿上了防水衣,涉水到池子的中央,把一根根藕茎艰难地踩入池底。校长紧问工钱费用,老人急了:“我自己挖的茎,自己挑着来,自己把它们栽好了,要什么钱?如果你非要算这个帐,我们家欠你们学校就太多太多了!”老人坚决不接受费用,校长只能心存感激。

冬去春来,到夏初,水面上已浮出荷钱,一片,两片,三片……零星点缀,风致别具。荷钱越长越大,甚至有一两支钻出水面,伸展开那纤弱的身姿,楚楚动人。也许出于对莲花的怜爱吧,竟然有好事者,趁人不备,做起了偷莲的勾当,将靠近池边那些荷苗,连根拔起,不知移栽到何处?卫爷爷见了,每天巡视不说,利用空余时间,又不声不响地从老家带来一些藕茎,把它们沉到水底,再压上泥块,以备荷钱被过度糟蹋。

校园内有荷花,尽管寥寥数茎,师生们课余时间就有了观赏莲花之所,每每流连于此,神清心怡中,总忘不了卫老人的一片热心!这一年,卫同学如愿以偿地升入了大学。离校那一天,老人环绕荷花池一圈,看着勃发着生机莲花,心花绽放。

又是一年春夏季,校园的水池已是名副其实的莲花池。看那荷花处,翠绿澄碧。浓淡相宜,斑驳有致的绿意由池的中心向四岸缓缓延伸。池心一丛高低错落,舞姿轻盈。荷叶丛中,再有支支荷箭,像一颗颗沉醉的心,微微举起,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韵致。最抢人眼的还是那稀疏点缀的荷花,一律的红。据说野生荷花多为红色,而这种红,是一种未被任何色彩晕染的纯粹的粉红,娇艳而不失风姿。荷塘香气扑鼻自不必说,进入校门,就能嗅到。这种芬香,似乎凝聚了校园所有的精气,有花的气息、水的气息、草的气息、泥土的气息,也有人的气息,弥漫在校园,醇厚如醴,摄人心魄。漫步在莲花池边,享受的是荷的盛宴。

忽然想起了卫老人,怀揣着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默默的抚养着孙子,力所能及地感恩回报。在他的身上,没有矫情,只有敦厚和朴实;没有功利,只有热心和正直。其实,老人不就是一朵土生土长的大鱼滩的莲花,芬芳四溢,沁人心脾。这种人,无论身居何处,留给别人的永远是欣享不尽的温馨。

面对池荷,翠荷飘香,我心缠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