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曹操:民以食为天,赶紧屯田
粮食对于人们是不可或缺的,有需求自然也有相应的职业,战乱则带来了粮价的波动,来看看汉末时期粮价是什么样的。
看过前文的读者应该还有印象,汉末粮价的变动不只是源于战乱影响,董卓所铸的小钱也对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1年董卓入长安后,就下令收集各种铜制品重铸小钱,一时间粮价上涨至数十万钱一斛,这不是质量而是容量,三国时期1斛为20450克。
“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三国志·董卓传》
而彼时的幽州,也是初平元年(190年),在刘虞治下百姓日子过得不错,五谷丰收,谷一石仅30钱。东汉时期一石为三斛,也就是说一斛谷仅10钱,再和关中地区的物价一比,落差极大,董卓居功至伟。
“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后汉书·刘虞传》
关中地区百姓受难也不是一次两次,追溯到西汉时期,闹饥荒的时候,能涨到一斛五千钱或万钱,但怎么也达不到数十万这个量级。禁酒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而百姓还吃不上饭呢。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汉书·高帝纪》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所以公孙瓒在易京屯了粮谷三百万斛就很膨胀,想要依此静观天下之变,事实证明他想多了。袁术拉拢吕布的时候也是付出了二十万斛米的代价,等袁术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也知道粮食有多宝贵了,仅剩麦屑三十斛,蜜浆更是无处寻。
“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在谷帛为市的状态下,谷物、布帛才是最现实的东西呀。另外,这里说的谷指的是皮谷,或者说皮粮,仅仅经过晒干储藏,并没有去掉谷皮。案《居延汉简甲乙编》,“粟一斗,得米六升”,一斗二升小米,相当于二斗粟谷,同时还要加上人工费用,几近2:1的比例。
顺便,在这个时期买一匹布是很贵的,像八稷布、九稷布这样的布匹动辄数百钱,汉代一石约为30斤,买上一匹布,做一身衣服基本就是一年的口粮了...
“九稷布三匹值三百。”——《居延汉简》
“广汉八稷布十九匹八寸大半寸,直四千三百廿”——《居延汉简》
东汉时期禄秩是以半钱半粮的形式发放的,秩级从万石到斗食一共16级,算上佐官就是17级,这里的斗食是指俸禄不足一百石。其实通过粮食折钱的数额,也能看出当时的粮价,比如中二千石月钱9000、谷72斛,那么当时一斛谷应为125钱。
曹魏时期就是发放粟米作为俸禄,毕竟曹操、曹丕尝试恢复五铢钱都以失败告终,但也不能让自家官员饿肚子嘛。对于巨大的粮食缺口,曹操也采取了屯田措施,初平三年(193年)冬,他收降了号称百万的青州黄巾,这时就应该存在屯田的雏形了,而屯田是在建安元年(196年)正式施行的,枣祗开头,任峻完善。
粮价怎么涨都得吃饭,生活所迫哟。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