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3:广告的传播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知道其内容。
按照书中的说法,广告不是说一句话给顾客听,而是我设计一句话让顾客去说给别人听。就是有口皆碑、人人称赞的意思,这才是一个好广告。
书中讲了一个概念叫传达率,就是这句广告词能够传起来吗?能传给多少人?比如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就是说它的传达率是10倍。
按照传达率的概念,创作广告语的标准就是以下三条:
一是必须能传诵的话,二是传得广,三是传得久。
传得广是迅速传遍全国,全世界,全宇宙,传得久是最后能传诵1000年,至少要100年,百年品牌就需要传诵100年的口号。
口语比书面语传达率高
口语就是人们平常说的话。书面语则是写在纸上的,念出来的话,一般在日常用语中很少用。
比如说现在你在加班,你同事会说,哎呀,来,困了,累了,喝某牛,来一罐某牛吧。
但你同事肯定不会跟你说,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来一罐某牛吧。
因而书面语只有到达率,即被人们看到,没有传达率,即被人传播开来。
人们平时交流不会使用书面语。传播是一种听觉行为,一切基于听觉,基于口语来思考。
顺口溜比口语的传达率高
写广告也尽量写成顺口溜,这样便于记忆,传播出去。
作者把广告口号的顺口溜称为品牌谚语。
谚就是传诵,谚语就是在群众中传诵的短句,它是源于人们的经验和智慧,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因为它朗朗上口的押韵,人就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逻辑,把前后的事物联系起来,再加上押韵的短句,很容易记忆和传播。重复得多了,人们就坚信不疑,这就是顺口溜的传播效率。
歌诀比顺口溜传达率高
说得好不如唱得好。
书中举了个例子,当年成吉思汗征服世界,要给万里之外的将军传达命令,这个命令不能写在纸上,因为害怕半路被敌人截获,只能靠死记硬背。
怕传令兵记不住怎么办?只能把这个命令编成歌谣,让他唱,唱好了唱会了,就让他出发。
这个传令兵骑着马一路走一路唱,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找到那个将军,唱给他听就好了。
文字一旦被嵌入旋律当中,就更容易被记住,在唱歌的时候几乎用不着去回忆,歌词都会脱口而出。
最有名的就是红军当年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编成歌让大家唱起来,后来又加了两个注意,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学会“去文字思考”
只考虑语音,不考虑文字。在创作时,先假设没有文字或消费者不识字,你也不识字,你应该怎样表达和推荐你的产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传播的效率最高。
书中举了《荷马史诗》,里面整篇都是口语套话,印象深的是那些大神一说话的时候,都说某某某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传播的关键不在于播,而在于传。要传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要建立百年品牌就要有百年广告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杏花村酒家流传了1000多年。
如何检验口号能不能管100年,就是把这个口号放到100年前去看,如果100年前能用,100年后大概也没问题。
比如“爱干净,住某庭”,放在100年前上海滩的酒店楼顶也没问题。
“知识就在某到”这句话的原型,来源于400多年前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已经流传了4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