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拆书】第十八期写作营

088-读书致用-引发孩子自动自发的一个魔力句式

2023-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辰阳morning

心理学家 Robert Rosenthal在1973年报道过一个典型实验:美国空军学院预备班的100名学员,被随机分配到5个班上数学课,教员们并不知道分配是随机的,相反他们被告知学生是根据能力的高低加以分派的。后来发现,那些“高能力”班的学生比“低能力”班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多的多,其实,最初每个班中学生的能力是相同的。

很明显,虽然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学生有任何偏见,但通过语调、身体语言、鼓励或批评等方式,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微妙的传递出来,这种暗示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成为一种自我实现预言,促使学生们按照实现预言的方式行动。比如,许多美国教师倾向于低估少数族裔学生的能力,这降低了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简言之,人们有时候会按照别人对他们的预期去做。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对别人的期望会影响到他们的进步或落后。


这种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罗森塔尔效应。具体到亲子教育领域,家人对孩子的期望,会影响到孩子的进步或者落后。

可见,正确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异常重要,可惜中国的大部分父母用错了方式。

儿童缺乏判断能力,特别是幼儿,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一再说他是坏孩子,他就认定自己是坏孩子,直接放弃变好的努力。

传统文化教导我们要低调,要谦虚,不可以骄傲自满。这本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很多父母们会矫枉过正,总担心赞美会让孩子骄傲,以致于整天绷着个脸,孩子表现稍有不足就立马指出来,甚至上纲上线扩大化,跟别人家孩子比。表现好了有进步了却不怎么赞美。即使有赞美,后面往往还跟着“但是”,往往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父母习惯了批评,以致于“心口不一”,本来想夸孩子,结果一开口又变成了责怪。

持续的职责、打压给孩子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将导致孩子自卑怯懦遇事退缩。如果毕其一生都无法疗愈自己,孩子一辈子都将无法幸福。或许可以获得很高的成就,但内心却依然是痛苦的、孤独的。也许他毕其一生都会去寻求父母的认同。你可能会说,这样不是挺好吗,始终吊着他,防止他懈怠?当然不好,遇到稍有心机的人投其所好,专说好听的,他就会上当受骗。女孩子为什么会早恋?除了对异性的好奇,更多是因为缺爱缺赞美缺正确的引导。你不给她,她就会向外索取。

这些家长不知道,引发行为改变最好的时机,并不是在他做错的时候去指正,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去肯定!

我有件事记得特别深刻。读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我是插班生,开学那段时间,我连铅笔都不会拿,汉字拼音也不认识,简单的算数“5+7”,我只能默默口算“5+7=5+10-3=10+2=12”,学了好久都不会用笔算,备受同学们嘲笑,那时候我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现在来看当时就是个学渣。

幸运的是,老师并没有否定、贬低我。有一次语文课回答问题,好像是上台默写古诗,我写的字歪歪扭扭,好在终于写完了,太棒了,可忽然听到同学们又在嘲笑我。我一看自己写的内容,大幅度向上斜,真是别具一格,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

这时候老师说:大家不要嘲笑,写字往上斜,代表着天天向上!我顿时感觉整个世界又亮堂起来,是啊,我是一个天天向上的好学生!自那以后,学习就带劲了,很快就学会了笔算、写字,成绩蹭蹭往上窜。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孩子骄傲了又怎样?至少骄傲的孩子有自信,即使某天栽了跟头也有从头来过的勇气。因为自己的原因栽跟头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不影响自主性的建立,但如果你强行干预,就相当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好比蚕变成蝴蝶的过程,必须由蝴蝶自己破茧而出翅膀才能够振翅飞翔,他人的干预将导致蝴蝶的翅膀不足以支撑它飞起来。

父母们都说都说孩子是可爱的天使,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其实不需要爱过头,而是将心比心温柔以待。

那么,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呢?

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是“我希望你……”、“你应该……”,而是“你就是……”。

“我希望你……”,只是一个陈述句,你表达的是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留给孩子的只有负担。

“你应该……”、“你必须……”,这样说也不对。孩子稍大一些,就会反感,更会导致孩子丧失自主性。经常这样说话的父母,不要责怪孩子将来学习磨蹭没兴趣,更不要说是天生的或者孩子不努力。一切的根源,都是教养方式有问题。

“你就是……”,是引发孩子自证预言的魔力句式,是对孩子潜力与身份的认同,同时也是即时正反馈。

感受一下,“我希望你能够专注写作业,不要一边玩一边写”。

再感受一下,“宝宝,你专注写作业的样子好可爱!你就是一个专注用心又坚持不懈的好学生!今天的专注时间比昨天多了2分钟,你真了不起!来,击掌庆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