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外婆带我入红楼

2018-09-25  本文已影响275人  杨琥媚

中国文学调查中,近代最畅销的一本书是《红楼梦》。而广泛调查中,排在“死活读不下的书”第一名的,还是这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

我们从小对红楼梦就不陌生,很多家庭书柜里就摆着红楼梦。只是,很多人翻遍了水浒、西游、三国,也不会去翻红楼。如果不是外婆,我也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主动去读红楼,想必和这本书也就无缘了吧。

外婆带我入红楼

写这篇文章,不是劝大家或是“逼”大家去看红楼。每个人喜欢看的书,类型不一样,没有说哪本书就比其他书高一等,名著读不下去也不丢人。再说了,如今没有谁敢说把《红楼梦》读透了,我亦不敢自诩为“红迷”。只是想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误打误撞”对这本书感兴趣且“红楼一梦深似海,共结平生不了缘。”

幼时与外婆看电视,她总爱调到央视11台戏曲频道。喜欢看京剧、黄梅戏和越剧,总是跟着电视里的戏曲演员一起;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

记得幼时,外婆切菜时总爱唱越剧《红楼梦》的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听着听着,我都“捡”了两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于是,我从小就知道有《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

后来再长大一点,87版《红楼梦》电视剧反复重播。从片头曲响起的瞬间,外婆就和那凄凉哀伤的女声一起吟唱:“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我们两婆孙,总在暑假的时候,一起看87版的《红楼梦》。

我很幸运,孩子对阅读《红楼梦》一般都会产生厌烦畏难情绪,可是对看电视剧心理上是没有反感的。而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是目前最好的一部准确表达《红楼梦》真实思想内容的电视剧。外婆虽然不是故意为之,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地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

每每与外婆一起看《红楼梦》时,我们一边看她就一边给我讲解,我也总是爱提问。“为什么林妹妹总是爱哭?”外婆告诉我:“红楼梦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皆有过往前生。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绛珠草接受了雨露之恩才得以久延岁月,接受了谁的雨露之恩?贾宝玉的前身赤瑕宫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受他甘露之惠,并无此水可还,宝玉下世为人,绛珠仙子便也要去下世为人,把她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宝玉, 就当偿还得过他了。所以呀,林黛玉是用今生的泪水还她前世受过的露水。”“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亦有前生。本为女娲补天时炼就的一块五色石,因无才而被弃之不用,后得遇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随宫神瑛侍者下凡造劫历缘。”外婆遍开始背道:“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当我看到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说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我也跟着一起笑:“婆婆,这刘姥姥可真傻。”外婆告诉我,这刘姥姥可不是真傻,她很聪明,她故意这样“耍宝”,配合王熙凤一起哄得贾母开心。她有求于贾家,贾府上下开心了自己也得好处,何乐而不为?外婆还给我剧透:“刘姥姥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来贾府‘树倒猢狲散’,这刘姥姥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从妓院赎了回来。王熙凤一辈子‘机关算尽太聪明’,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帮衬刘姥姥,也算是给女儿积德改运了。可见,人还是要存好心,做好事呀!”

外婆还给我讲解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知识,甄士隐其实是“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香菱原名甄英莲其实是“真应怜”,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其实是“假正经”,还有“护官符”里的暗指、《好了歌》里的大智慧……外婆告诉我,这便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外婆能够背诵金陵十二钗以及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判词,《红楼梦》十二支曲她亦同样能够倒背如流。她给我讲了《终身误》里的“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王熙凤判词里“一从二令三人木”,薛宝钗的“停机德”以及林黛玉的“咏絮才”……

我们两婆孙在一起时经常是一个问,一个答。有一次,我看电视里:焦大他在喝醉酒后大骂:“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宝玉在轿子里问王熙凤:“好姐姐,什么是爬灰?”我那时不懂事,也同宝玉一样问外婆,什么叫爬灰?外婆神情很是尴尬,她对我说:“婆婆现在不能告诉你,如今你也长大了,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原著和注释了。”外婆便送了我两本她年轻时买的书:一本是《大观园春秋》,写曹雪芹生平遭遇与红楼里人物之间的渊源。一本是标价一块多钱的《红楼梦注解》。

外婆带我入红楼 外婆带我入红楼

外婆还送了我一本带有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及命运简明图解的《红楼梦》,以便我更好地理解原著。就这样,我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了进去。我读原著,看注解,看87版、李少红版,听蒋勋周汝昌刘心武……读各种和红楼梦有关的书籍,来加深对原著的印象。母亲看我是真喜欢,便在我过生日时又送了我一套古色古香的绣像珍藏版《红楼梦》。在王府井书店跑了几层楼,给我买到了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

外婆带我入红楼

不同作者的解读,他们提到的某些场景、细节,有模糊处我便翻到原著落实。原来《红楼梦》讲的是这么回事,《红楼梦》中的女孩子真的很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卧芍、香菱学诗、晴雯撕扇……原来《红楼梦》中的故事这么感人,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原著细细地研读起来。但由于自己的学识浅薄阅历有限,还是对《红楼梦》一知半解,所幸这些年我一直不停地阅读各种“红学”著作,另外随着自己的阅历少许增加,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红楼梦》是百读不厌,更加热爱了。

记得高中有段时间,谁告诉我她喜欢《红楼梦》我便欣喜万分。高一我们还未分文、理科时,遇到一位喜欢红楼的女同学,彼此都叹难得,言谈之间都感默契,于是从家里把发黄的脂砚斋重评带来借给她。我那时总喜欢问别人,红楼梦里,你最喜欢哪一位女子?我觉得,她们喜欢的人物总有自己的影子。

例如外婆,她喜欢贾探春。我觉得她与探春太相似了。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富家小姐,她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医,还当了个小官。战败之后一家人回到她父亲的家乡眉山,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外婆说文革时期,她家里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唐三彩十八罗汉,被她母亲砸了个粉碎。我当时还玩笑道:“哎哟,要是那文物十八罗汉还在就好了!我们卖了它,我就带婆婆您周游世界去!”

只因外婆母亲是南江人,老人家思想传统,觉得总要嫁一个女儿回到自己的老家,给祖辈们守坟上香。于是便把外婆嫁到了南江。每每外婆看电视剧探春远嫁那集,王立平的那曲《分骨肉》:“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念。”外婆听了总会流泪。我想“奴去也,莫牵连。”也是外婆最想对她的家人说的一句话吧。

外婆带我入红楼

高一时,教我语文的杨丽老师,名副其实的一位文艺女青年。记得她第一节课介绍自己的名字时便说:“杨柳依依,脱俗清丽。我叫杨丽。”她每周都让我们写随笔,什么都不规定,想写什么便写什么。有一次我在随笔里的最后问她,最喜欢红楼里的哪位女子?她告诉我,是黛玉,“人人都说她多愁善感,斤斤计较小家子气,可我能够理解那份寄人篱下的苦楚与敏感,她骨子里是硬朗的。”杨老师何尝没有黛玉的影子呢。她上课时曾毫不避讳地给我们说过她的身世,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续弦再娶,后母对她虽称不上虐待可也不是很好。她说她现在过年回家,可家已不是她的家了……杨老师年轻时,经常写文章,用文字排解她的苦闷与伤感。

我的母亲最喜欢晴雯,我们都被晴雯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母亲真诚美丽、喜笑怒骂的姿容,正直响亮的声音,直率的个性像极了晴雯!

外婆带我入红楼

我的好朋友菲菲,她喜欢史湘云。湘云热情开朗、浑金璞玉的可贵性格与她所出生所居处的环境不相适应,“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由此可见湘云的乐观开朗。而好友菲菲作为一名“学霸”,她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比我强太多,她与湘云乐观天真的个性太相似!

作为骨灰级红楼迷的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外婆也说高鹗狗尾续貂,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中写道:“一万部艳情小说也不能填补《红楼梦》的残缺。”古往今来无数的名人大家和诸多读者都对《红楼梦》给予赞美和推崇。如潘知常教授说:“《红楼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圣经和美学圣经。假如没有这本书,我真难以想象,伟大的世界文学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样的;”白先勇先生也高度评价《红楼梦》,他说:“这部书是天下第一书,它有极深厚的宗教哲学思想,但却能以最鲜活动人的故事人物具体表现出来,《红楼梦》最好看,无论翻来任何一回,都能引人入胜,叫人无法释手,追看下去,它是我们民族文化集大成的旷世杰作。”刘再复先生非常推崇《红楼梦》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热爱《红楼梦》,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最大的宝藏就在《红楼梦》中,它不仅有最丰富的人性宝藏、艺术宝藏,还有最丰富的思想宝藏、哲学宝藏。”

现在,我常喜欢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淳厚有力,娓娓道来又富有磁性,如魔音入耳,听完难以自拔。演员林青霞作为他的“头号粉丝”,曾说:“蒋勋的声音能给我安定的力量,就像半颗安眠药。”林青霞把他称为唯一偶像,每个周末从香港飞到台湾听他讲红楼。他每开一场讲堂都座无虚席——上至豪门阔太企业金领,下至卖菜小贩服刑犯人,都赶来听他一席话。一度,整个台湾都为他痴狂。他被称为当今中国红楼梦的第一摆渡人。

外婆带我入红楼

蒋勋讲红楼梦中最让人上瘾的,是他对红楼梦中人入木三分的人性解读。谈到妙玉的不近人情,说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妙玉家道中落,心中积压着不可说的苦闷,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这样孤芳自赏的性格,即使在今日也难有朋友。但她的孤芳自赏是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谈到宝黛的爱情,他说: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而宝玉天生喜聚不喜散。黛玉觉得既然要散,为了不增添悲伤,不如不要开始和人交往,宝玉觉得情深难得,所以久一点柔情是一点。“个性如此不同的人成为知己,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眷恋是一样的。”蒋勋先生说自己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他觉得《红楼梦》这本书处处透露着慈悲,也处处是觉悟。

外婆带我入红楼

林青霞在散文《我也梦红楼》中说道,毛泽东曾说“中国无非是历史长一点,地方大一点,人口也很多,我们还有一部《红楼梦》。”,而做为中国人的一大幸福是我们有《红楼梦》!

如果看到了这里,你对这部书产生了一点兴趣。可以试着同我一样的轨迹,先看电视剧后看原著。我以前看《飘》、《简爱》,母亲都让我先看改编的电影再读原著,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开头的话是言不由衷的,最后还是劝了大家去读红楼。只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在一生中没有读过《红楼梦》真是一大遗憾。

引用蒋勋老师的话:《红楼梦》非常好看,好看到十二岁看它,三十岁看它,四十岁之后还要看它。里面那些绵延千里的草蛇灰线;对各色人物细致生动的描写;对人生终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彻大悟;以及对生命怀有的大慈大悲的态度,才是它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笑傲书林的根本所在。

最后,还得感谢我的外婆,是她把我引到了红楼世界。

外婆带我入红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