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高情商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3句话

2021-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张闲纸

“熊孩子常常作妖,作为父母总忍不住想对他火,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自从孩子进入2岁叛逆期以后,这个问题就常常困扰着我。“可怕的两岁,麻烦的三岁”,以前是闻风丧胆,现在是深陷泥潭。

孩子到了2-3岁以后,宝妈宝爸们对婴儿期萌态的迷恋已经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要面对这台令人嫌弃的“麻烦制造机”。

每天刚开启时还好,一两个麻烦还可以忍受,用爱春风化雨;然而,当麻烦接连不断出现时,我们胸中的怒气开始抑制不住了,超级想发火。

一方面知道对一个非理性的孩子发火,并没有多少益处,另一方面又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因此,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情绪问题,或者仍没有达到一个“好父母”的标准。

今天我就想来谈谈这件事。

当我们抑制不住自己对孩子的怒火时,我们还能怎么办?

当然了,不能动手是前提,我们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孩子。而行为引导也依然需要通过语言来解释,因此,这里所谈的问题解决办法重点就落在语言上。

推己及人,每位父母都是从孩童时期过来的,你喜欢听并且能够照着做的语言是什么样,或许早已记不清楚;但你最不喜欢听的话,甚至听了就更来劲捣乱的话是什么样,相信总能记住一些。比如以下几种:

别人家的孩子XXXX,你怎么就不和人比一比?

你这脾气就是随了你爸/你妈了

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不乖呢

你一天天就知道玩

你刚才怎么不叫人呢,一点礼貌都不懂

我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是不体谅大人的心啊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相信不少人的童年都充斥着这样的教导,也给不少人埋下了童年的阴影。这些话的初衷都是好的,没错,只是表达的方式,让人不太舒服。

现在,曾经的小孩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叛逆作妖,不符合我们期待时,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说?高情商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3句话。

1、伤害自尊的话

自尊和自信的人,才能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这个不难理解,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习惯了批评式和打压式的教育方式。

比如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无穷无尽的,总能找到一个闪光点是比自家孩子厉害的。或者孩子出现了一点问题,只是偶然一次非正常发挥,就批评孩子不礼貌、小气、不乖,贴上各种负面标签。

有人认为孩子才两三岁,没有那么强烈的自尊心,也记不住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些结论源于自己幼年时期的记忆早已忘却,并不代表孩子当下不是受挫和痛苦的。

根据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从两岁开始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对于批评的话会明显表示出不喜欢、难过、生气等情绪,而对于表扬、激励、赞美的话,则有明显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所以,伤自尊的话,少对孩子说一点,尽量不说。换一种表达方式,以“感受+影响”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去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理性思维。比如关于遇见熟人要打招呼这件事,可以试着从两个方面引导:

第一,实际场景出现后,如果孩子没有按照预期打招呼,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能和阿姨打招呼,她会很开心的,有礼貌的孩子更受欢迎哦!”如果孩子按照预期打招呼了,也要不吝惜对孩子的赞美:“你刚刚真的很棒呢,有礼貌的人会有很多好朋友呢!”

第二,阅读场景中类似的情景出现,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比如《蓝色小卡车》这本书,就是讲一个关于礼貌、友情的故事。阅读时,借机告诉孩子礼貌与不礼貌有多大差别,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注意礼貌问题。

2、频繁抱怨的话

我记得电视剧《知否》里明兰对自己的贴身侍女小桃说过一句话,“做了事即使再累,也不要喊累,否则费力又不讨好。”这是祖母教给明兰的人生智慧。

养育孩子显然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当然父母养孩子不是为了讨好孩子,但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愧疚心,最后,无法体谅自己的良苦用心,这样的结果怕是多数父母都难以接受的。

正如那句话“孩子成年后,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而父母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而摧毁了这座桥梁的一个炸弹,常常是“抱怨”二字。

那么,父母也有累了,痛了,烦了的时候,不能抱怨,又该怎么做呢?抱怨的句式常常以“你怎么样开头的”,注定是要把矛头指向孩子。所以,换种句式以“我感觉怎么样开始”,或以“事实+影响”客观性语言来讲述情况,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来对话。

比如不少全职妈妈因为照顾孩子辞职在家,却又对孩子抱怨连连,“因为照顾你才放弃了工作,你却这样不乖,不好好学习,不体谅妈妈的辛苦。”

而把孩子当做一个可以交流的“大人”来对话,可以这样做:

在你出生以后,妈妈选择放弃工作,在家照顾你。不是因为妈妈没有和爸爸一样出去工作的能力,而是妈妈觉得目前照顾好你,要比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等你长大以后,妈妈还有出去工作的机会,而如果错过了你的成长,妈妈会无比遗憾。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它是你未来立足社会的基础能力,学习不是为了妈妈,妈妈希望你能想清楚这件事,以后不会为错过学习的最好时光而感到遗憾。学习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你遇到了问题,需要找人帮忙,记住妈妈随时都愿意帮助你。

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以一个“大人”的尊重对待孩子,我们可能得到同样的理性回应,或者至少几率是一半;如果我们以非理性的姿态对待孩子,那么,一个非理性的孩子又如何学习理性地回应我们呢?几率恐怕连一半都没有了。

3、相互指责的话

这里的“指责”是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比如“你这个懒惰的毛病,你和爸爸一模一样”,“你这脑子真是随了你妈了,一团浆糊”,“看你这副模样,都是平时你爸给惯的”等等。

父母是孩子最初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肆意指责,甚至诋毁其中一方,都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和困惑,也给孩子示范了“不好好沟通”的例子,导致错误的归因观。

自己的错误仿佛天然与自己无关,而是和父母有关;如果自己做不好一件事,那可能是父母出了错,或者其他人出了错。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相互指责对方的问题,这显然是夫妻双方出了问题,或者夫妻双方在教育的看法上不一致,本质上与孩子的问题是两回事。当把两个问题混为一体时,只会增加孩子的困惑,而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所以,相互指责的话不要说。如果指责已经成为你的一种表达习惯,请注意留意并反思自己与爱人的关系,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亟待解决。而不是放任问题,并且用向孩子宣泄的方式来掩盖矛盾。

最后想说:

不可小看语言的力量,“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是古人早早告诉我们的智慧,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同样适用。

自我介绍:宝妈一枚,努力为孩子挑选好书,相信阅读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或头条号@加油鸭给孩子选书,获取更多育儿经验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