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对和平的尊重——《血战钢锯岭》
12月10日,依旧笼罩在雾霾之下的西北某城。作为伴郎之一的我,在感动和祝福中,见证了一场浪漫的婚礼。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推迟婚期是常事,甚至还有类似于“婚礼上只有新娘一个人”这样的状况(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行为和宣传鼓吹),更毋庸说能够参加一场好友婚礼这样奢侈的事了。鲜花、掌声、幸福的泪水,这些轻松而美好的事物本应该是充斥一整天精神世界的。
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对和平的尊重——《血战钢锯岭》可是,偏偏作死地看了一场电影——《血战钢锯岭》,这部被定位为R级的好莱坞大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美日战场上关于信仰的真实故事:一个因为基督信仰而拒绝触碰武器的“拒服兵役者”,以医疗兵的身份,在枪林弹雨中徒手拯救75个伤员,因而获得“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以上帝之嘱,在黑暗的战争地狱中闪耀人性的光辉,成就好莱坞又一部英雄主义诗篇。(幸好这位英雄,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人物原型甚至比电影艺术化的形象更传奇)
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对和平的尊重——《血战钢锯岭》从婚礼到战争,一天下来的感触似乎冥冥之中应验了当下十分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当然,这不是重点,按下不表)
关于信仰,无论是主人公德斯蒙德·多斯(Desmond Doss),还是导演梅儿·吉布森(Mel-Gibson),都有了非常好的阐述:
“没有人会理解你的信仰,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你的信仰有多么坚定。”
“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无论在哪里。真正的英雄埋葬于此。”
“如果没有了信仰,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样活着。”
“当整个世界执意要将自己撕得粉碎时,我觉得想把其中一点拼凑回来并不是一件坏事。”(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 it doesn't seem 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对和平的尊重——《血战钢锯岭》
所以,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信仰不是一桩可以功利计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们赖以自我支撑的基石。越是简单纯粹的坚守,就越是包含强大的力量。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离经叛道的人是可以被称作英雄的。高度纯粹的英雄主义,不管有多少戏剧加工的成效,它确实有着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英雄的出现,是时代的庆幸,也是时代的悲剧。就像20年前那个银幕上的威廉·华莱士,20年前那个已经自导自演《勇敢的心》的梅儿·吉布森。讲真,我不认识梅儿·吉布森,但是认识华莱士。
大概十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我,第一次在政治课上看了堪称人生第一部好莱坞的《勇敢的心》(对,我的政治老师也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当时年少,以为看懂了最后一句强而有力的“freedom”就是电影的全部,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故事背后的历史和曾经阴暗的中世纪才是值得思考的。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就如影随形。一部文明进化史,同样也是一部野蛮史。文明世界的法则,在战场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仅仅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
央央华夏大地,多少鲜血和尸骨。杀戮、屠城、坑埋,多少人间炼狱般的史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古代,对战争的哀思和慨叹只能在史书和幸存者口中得知一二。纵然在近代我们也有上甘岭战役这样的血战,我们尚且不能拍出《血战钢锯岭》这样的“大片”,于是只能借它窥探真实战争的模样。
死神在战场上游荡,高效无情地收割灵魂。一个龙套角色,前一秒钟还在说着台词,下一秒就被子弹穿透了钢盔。
你死我活的冲锋和厮杀中,一个美军战士被射成了喷血的布袋,一排日本兵被火焰点燃成串烧,匕首胡乱地扎入敌人的眼珠,人体被手雷撕成两截。有伤员拖着血肉模糊的双腿,喊着我好害怕,鲜血和泥浆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
当然,我没有见过战争的真貌,但毫无疑问,《血战钢锯岭》会是银幕上尺度相当凶猛的战争戏。最起码,它丝毫没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体、横流的内脏、狂涌的血浆,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们想象中的二战战场。战争就是这么个东西,无论信仰还是愤怒,都会战胜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一个人如果对死都不害怕了,它就是可怕的。
曾经有人讨论,既然战争如此残忍,为什么世界上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战争,是人类永远也学不会和平的重要吗?
恰恰是因为,和平年代,人们会将战争浪漫化、娱乐化,尤其是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甚至觉得上战场杀人是一件好玩、很酷的事。
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让人们清醒。历史为证,战争没有丝毫美的地方,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夺取对方生命的过程,人性中任何丑恶不堪的东西,都在战场上暴露到淋漓尽致。
当战争突然打响时,没有人会是愉快,哪怕是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哪怕是我们这样时刻准备战争的人,依然会被血腥和恐怖的画面而惊吓到。这就是一部战争片的基本素养:一切都可以美化,唯有战争场面不行。不论目的有多么崇高,战争本身永远是残酷的,是要流血、要断胳膊断腿、要家破人亡的。
要知道,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对和平的尊重。
一个喜欢看恐怖片的人,不一定能够接受最真实的战争片。阴森的配乐比不上炮火的轰鸣,魔鬼的出现比不上战友的逝去,什么样的惊吓都比不上尸横遍野、生灵涂炭的触目惊心,恐怖片不会带来这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战争就是现实中上演的恐怖片,没有血性,绝不会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