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22年年度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易经》的文化地位复盘

2022-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俞小婷挺火

齐帆齐微课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智慧,反过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是知识,《易经》是教我们智慧的,而不是教我们知识的。

                                                                                                              ——张其成教授

《易经》是宇亩变化周期的大规律,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是人生为人读事的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

《易经》里就有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天天都在用

《易经》能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阴阳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两大类,五行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五大类,八卦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八大类。《易经》是教我们智慧的,而不是教我们知识的。学会了“不易”“简易”“变易”这三个词,你就学会了《易经》

“易”字上面是阴,下面是阴,它是讲变化的,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变易,第二是不易,第三是简易。变易就是变化,不易就是不变,简易就是简单、答易

易经的历史地位——三个一

第一部国学经典,中华文化经典

第一部由符号系统(六十四卦卦爻辞)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

唯一 一部道家儒家佛家共同信奉的书

易经是由谁写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时间经历三个古代:上古 中古 下古

对应三位圣人:伏羲氏(中华人文第一始祖,因为做了八卦所以有中国文化,八卦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套基因符号),周文王,孔夫子

上古的伏羲氏做《8卦》,中古的周文王做《64卦 》    孔夫子做《易传》

八卦的由来

当年伏羲氏一统天下的时候,抬头看天(太阳和月亮),低头看地(山和水),观察万事万物以及鸟兽的变化,近看身体(男根和女阴),远看事物,做了八卦

为什么伏羲氏做出来了?

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不同就表现在一开始原创思维方式不同:中国讲的是合,整体思维,产生像中医这样的另外科学体系,中国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偏于和谐;西方人是分开想的,是分细思维,在西方思维是越分越细,于是产生了科学,是天人相分的文化,分析性文化,偏于对立

八卦和万事万物的生长规律

事物生成规律:

1.从下往上长,例如植物,做人做事也要这样,从底层做起,勿好大喜功;即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先生天后生地,(地是地球,天是宇宙,先有宇宙后有地球),先阳(天)后阴(地)

这2条法则生三次就是八卦对应《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的新知

1.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一本百科全书

2.需要有一个整体化的思维同时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3.认识了什么是  2移  四象   什么是八卦

我的旧知

1.易经是高深不可测的是看不懂的

2.它是一本占卜的书,其实《易经》是一本历史书,一本哲学书,一本科学的书

我的践行

1.背八卦,理解八卦

2.看《张其成讲易经》易经起源的部分

小确幸

『早起ノ易经复盘』

早上听大家易经的语音复盘,越听越起劲精神饱满

由此联想到单机学习,就是一个人自己学。联机学习,和一群人互相碰撞思维的火花。

以前纸媒时代,也会有读者留言,再以前还有飞鸽传书,传递信息

现在一个社群就可以联动,还有腾讯会议,视屏号直播简直太幸福了

22年度写作营第(8)篇 合计1180字,累计11198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