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慈,孩子孝
舅妈生病了,爸爸和舅舅送他来吉林医院看病。
还记得小时候整天在舅舅家,印象中,还能想起舅妈年轻时候,能干的样子。后来长大了,虽说不是常常去看望舅舅舅妈,但也会一年见上一次两次,不知不觉舅妈已经七十了。虽然我也知道,时过很多年,我已经近中年,却从未认真想过她的年龄,竟已经这般大。小的时候,只觉得姥姥是老年人,想来如今舅妈也已是像姥姥当年的年纪了。确确实实的一位老人。
人老多病,本就是自然现场,道理都懂,大家谁都没有设身处地的想过事情会发生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老了就自带慈祥。小时候,给我感觉舅舅是那种一家之主,很厉害的角色,最近几年见他,也褪去了年轻时候的厉色,慈祥的跟我拉拉家常,问问我老公、婆家的事情。
疫情原因,医院只能留一人陪护。爸爸将他们送去医院,晚上来我家里住。爸爸真的是安土重迁,守在自己的老巢里,很不愿意动,即使是我家,不近不远的距离他也懒得来。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是吃过了晚饭才来。我回到家自己还没有吃饭,让他再陪我吃一顿,我炒了一个菜,叫他看看我手艺,央求他给我弄了个我不会的菜,买了点鸭货,让他陪我喝一点酒,他一再推辞,说不喝。其实我平常晚上也是不吃这些东西的。看他来,不想他觉得我的生活太单调,强想出的菜来。
只随便谈了谈生活、工作上的事,最近的吉林新闻,生活惬意、自在,没什么烦恼,也没什么担忧。以前他对我总抱有很大希望和期盼的,每次都要教育我一番,大道理一套一套,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上,他总是希望我更好,不要放弃之类的。给我举一些谁家小谁成功小孩的例子。现在他只是默默地听我说,然后应声附和。一方面他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我,一方面他开始对自己妥协,觉得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已经和年轻人的想法早不一样了。说与不说,都改不变不了什么,我这个年纪该懂的都懂了,他能教我的都反反复复教过来,能做的努力,早就做了,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过这样的生活,无所谓好坏,安心踏实已知足。我们彼此的要求只是健康常乐。
父慈子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由年轻时候的严厉开始变得慈祥,孩子慢慢长大,由叛逆到理解父母的苦心和辛劳。一辈一辈人,默默经历自己的宿命,完成自己的成长和蜕变。每个阶段,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是人类慢慢成长洪流中的一员,年轻时不懂,懂时已不再年轻。你想不负此生,就要用这一生的时间,去领悟,去参透。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探索、开拓自己的边界,跳出生活,做个清醒的人,但行己事,莫问前程。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