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

超越生死的爱――读《我们仨》有感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淮北师范大学廖罗艳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杨绛《我们仨》

    最初拿到这本书,封面简单无华,没有过多颜色的渲染,当我一页一页读下去,发现它的文字情感也就像封面一样,普通却也真挚热烈,原本不需要外物为它填充颜色。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与杨绛唯一的女儿圆圆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人生的伴侣先后离开人世,杨绛先生在他们离去四年后,用心回忆记录了他们这个家六十三年风风雨雨的历程,点点滴滴的幸福,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读《我们仨》,就像一个旁观者走进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看圆圆和鍾书像小孩子一样疯闹,看三人在一起独自忙着各自的事的温馨。只想感叹身逢乱世,所幸一左一右各有一人,有你并肩同行。艰难的苦日子因他们作陪也是温暖的时光。人世间最平常的感情是家人之间的爱,每一个人睁开眼第一次见到世界的时候,他就拥有了家这个避风港,在这本书中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力量。

    “我们俩老了”,全书以杨绛先生的一个梦开始,梦中,陪她散步说笑的人走着走着,消失在苍茫夜色中,于是在黑夜中她就更形单影只,更是孤寂。梦醒了,鍾书只是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年轻时相扶相持,年老梦醒时分有人听说梦,年华里从一而终,大概最美。可是终究“我们仨失散了”,原来在三里河的寓所也就成了旅途上的客栈。 看着“我们仨”走上古驿道,在此地相聚、相失,我也离家,和家人暂时离别,我知道离别总是伤心的。可你和我不同,你们是永久的离别。“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初读,我将这句话视作悲伤,现在,我把它看成怀念。

  像你说的“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现代生活独居者众多,他们远离家人,独自在外打拼,下班回到称之为家的地方。读过这本书,我想这么多的独居者有没有想念自己真正的家呢?每个人对家的定义是不同的,可大抵逃不出爱的范围。透过杨绛先生对家人的爱,我看到的就像是家人在一起,天涯海角都是家的情感。纯粹的家的力量被隐于真切实感的文字下,也另有一番惊心动魄。

    你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这烦恼与忧虑”,所以颠簸相伴却也温馨随行,最后有了安定的生活却和他们失散。你说“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因而我感慨原来人间最是伤离别!

  这本回忆录蕴藏这满满的深情,我想这也是一种“寻觅归途”的方式吧!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超越生死的爱,正因为爱的真挚,所以更加珍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