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这一年你就白过了
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
多元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一个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查理·芒格
今天来谈一谈牛人的多元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我们知道有很多的牛人都不会局限于他“为世人所知”的那个领域。
比如查理·芒格,他的模式就是多元思维的重要例证。
他的思想中包含了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
查理·芒格利用多学科的基础模型作为自己分析和判断的工具,从各个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从而得出一个完整、全面而深刻的分析结果。
所以他能够更为深入地洞察复杂的投资问题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做出最理性客观的判断。
纳西姆·塔勒布的模式也是,他撰写《黑天鹅》一书就是一种多学科思想的融合。
他吸收了庞加莱的科学哲学思想,卡尔·波普尔的怀疑主义思想,丹尼尔·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思想,曼德尔布洛特的分形几何学思想以及帕斯卡、休谟、哈耶克等等。
纳西姆·塔勒布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哲学家,又是资深的数量金融交易员,还精通多国语言,广泛涉猎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方面著作。
所以他能够对历史上的极端事件有比常人更为深刻的洞察,提出黑天鹅思想。
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也许你会说,也许是这些牛人天生具有这么强的直觉和洞察力。
确实,他们的天资决定了他们现在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过他们的成就并非常人想象的那样轻易得来,在这种“简单得来”的洞察力背后支撑的,其实是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
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由我们的惰性造成。
我们会特别希望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然后一劳永逸,并且以逸待劳。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简单理论,但是多数人的理解是反过来的。
爱因斯坦的简单是无限复杂之后的结论,而不是所有事情的开端,他自己也曾告诫:“科学理论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
牛人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理解过程得出的各种干货,你轻易看书得来,却要格外小心。
因为,如果不在看到这个简单结论的同时去践行、试错,加以真正的吸收领会,那么你只能变成别人的“传声机”。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更大的危害是,你会以为自己真的懂了,一旦相信这一点,你会放弃学习,并且盲目自信。
而在现实丛林中,我们需要不断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充满未知,具备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试图用一种思维框架去解决所有问题,不但是愚昧的,也是可悲的。
但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他们学会一套方法和框架之后会逐渐培养出一种“感情”,他们会像爱护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这套框架,并且逐渐沉迷,他们手里拿着这个铁锤之后全世界就像一个钉子。
一旦你告诉他,这个世界其实不是钉子,锤子也不是万能的,他会忙着找证据告诉你: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钉子!
这看起来是一个荒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把自己往这上面去套。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倾向,一旦面临要改变想法或者曾经的“信念”被否定的时候,我们都极难接受,而且会本能地去寻找解释。
于是,我们的认知偏好就会起重大作用,不支持既有理论的我们会选择性忽略,支持既有理论的我们会无限放大,然后拿回来告诉挑战者:你看,我就说是这样的!
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真正的高手是这样的:他们不但不沉迷既有框架,甚至会渴望证实和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从中吸取教训。
比如爱迪生,他坚持不懈地尝试了“一万种失败的方法”,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比如查理芒格说,“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这一年你就白过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你要深入研究一个学科领域,就必须让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思维框架里面不断强化。
但你要真正理解世界并解决问题,你就必须让自己具备从某一个领域的思维框架跳出来的能力。
而更多的时候,你要掌握的多个框架之间看上去是水火不容、极度相斥的。
是的,我们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需要去理解相互矛盾的事件,接受它们,与它们共存,甚至用自己的力量去发展和推动它。
多元思维模式和不断自我否定带来的重要现实好处是: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
而且,还能赚到很多钱。
做听话的好孩子是容易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困难的。但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