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距,仅仅是因为投胎有别吗?
法国卢梭写过一部叫《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伟大著作,深刻地指出人类之所以不平等,更多来源于社会,而不是自身。
与其遥相呼应的是之后的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思的《资本论》,进一步通过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资本家的剥削。
今天,关于各种“不平等”的论述与观点比之前都要说得更多,说得更透。BBC做过一期关于阶层固化的纪录片,一群孩子在几十年后,基本上延续了其原生家庭的生存状况:原生家庭是中产以上的,自己长大了也混成了中产以及以上;原生家庭是低下层阶层的,长大了基本上也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用中国的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前几年,法国一名经济学家写了一部著作叫《21世纪的资本论》,书名有点哗众取宠,但是内容基本上延续了马克思的精髓,该著作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层面,通过详实的数据让你看到:资本存在天然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大家都很清楚是什么,所谓的马太效应,是得到的还要给予他更多,没得的还要把他有的拿走,也就是赢家通吃。失败者不仅没有奖励,还要失去他本来拥有的。
某网站新闻上的《10岁男孩雨中下跪:我爸是英雄救救他》说明了什么?最直观的体会会不会是这样:这个10岁的男孩之所以可怜,那仅仅是因为他父亲得了白血病,这是偶然的。
但在我看来,这看起来是偶然因素决定的10岁男孩的命运,却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偶然,10岁男孩与10岁男孩的差距,不仅仅是因为投胎有别。而是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化因素。
如果这个男孩的父亲不生病固然是不用雨中下跪,但是如果男孩的父亲是一个很有钱的父亲,还需要让儿子雨中下跪去乞讨救命钱吗?
为什么是这个10岁的男孩应该雨中下跪,而不是其他坐在宝马车里的10岁男孩?
“一切都要怪他父亲没本事”,“对,这不是其他人的问题,更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运气问题。”
是的,单纯从既定的条件出发,是可以解释为运气,毕竟投胎是一种没得选择的选择,只能靠运气。
但是为何,在投胎之前,那些父亲的运气从何而来?一直往前推,难道全部是运气问题?很简单,为什么那么多的低收入群体都是运气差的人?为什么在美国,黑人的运气看起来一直比白人差?
为什么有钱人的运气总是比没钱人更好?
我在这里不是仇富。而是在分析一个“马太效应”的问题,我认为,资本(金钱的大规模聚集)有一种天生的优势:我可以等到你饿死,但你不能不吃饭。
所以我们会看到,房东可以不租出去房子也不愿意降低价格的底气在哪里,卖房子的可以不卖给你也不愿意降价的底气在哪里,凡此种种,我们会发现,汽车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你不卖给我汽车,我就走路我就坐公交我就坐高铁,即使都没有,我也饿不死冻不死。所以你会看到:房子房租越来越贵,汽车手机等倒是越来越便宜。除了所谓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之类的套话,其实更深刻的原因是,有些东西本身就是资本,比如房子。资本是跟商品是不一样的,商品没有马太效应,资本却有无意识的马太效应。
资本的背后是人性,人性本身也存在无意识的“马太效应”,我想要的已经有了,但是我还想要更多。
资本最为强大的力量是脱离人之后的力量,一旦脱离现实意义上人的实体,从抽象的意义出发,资本是没有人性的,它天然具有扩张的欲望和贪婪的行为,马太效应因此产生。
底气来自哪里?来自饿不死冻不死,如果存在生存的代价,任何资本的剥削都将打败可怜的自尊,这也是为什么人人知道被剥削了,可是在西方那些国家,被剥削的人们还是憋着怨言继续工作的原因所在。
利用强势地位获取额外的收益,是资本的天然属性,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人性的贪婪,而是资本大到某个级别后,已经不受人性的控制,自然而然地进化到了无意识的阶段,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其实都是资本的马太效应,在美国,当今强大的资本力量,使得马太效应越滚越大,这造成的问题绝不是投胎的运气问题,而是深刻地资本问题。
不过,自古以来,要解决资本的马太效应是相当艰难的。从西方资本主义时代以来,资本的马太效应问题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因为当资本足够强大的时候,资本的运行已经成为无意识的混合物,它脱离了人性的枷锁,直奔它自身的使命而去:我要越做越大!而西方国家众多的中下层百姓却在资本的压迫下不得不选择:是要更小的面包维持生活,还是坚持要更大的面包而面临饥寒?
这考验几乎是无人能通过的,即使通过了,你也笑不出来。
人与人的差距,固然有着自身的能力、性格、地域、性别等差异,但是决定因素,依然是社会化的大因素。
所以,我们应该祝福所有未出生的孩子尽量拥有一个好运气:投胎到富人家庭。唯有如此,所有的10岁男孩才不用在雨中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