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读书打卡第4天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雁心老师

【今日打卡作业】

一、从崇建与孝宣的互动中有什么启发?❓

1.对话带来创造性和感性,在对话中领悟生命意涵的丰润与深度,体悟爱的真谛。

2.对话中保持随性、专注、好奇、内在享受乐趣。

3.对话中不要期待、命令和说理。

4.对话在教养中起着的关键作用,对话内容温暖,讯息明确,声调和谐,双向互动。孩子感到被理解,被重视后,情绪会稳定,从对话中学习应对态度,学习聆听与表达,发现自我和世界。

6.孩子的情绪被回应和接纳后,即使期待不被满足,也能接受失落情绪,不会哭闹不止,继续和谐玩耍。

7.了解事件缘由,关心孩子的内在状况,探索行为背后的原因,不需要转入说教。

8.坦诚和谐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拒绝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学习分清界线,让情绪流动。

9.好奇,核对,探索,不纠正孩子语法错误。

二、觉察在我与家人、同事互动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我的沟通?❓

1.在对话中满含着期待,期待对方理解我,或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在感到被忽略、被打岔、被指责的受伤之后,自己内在情绪翻滚,卡在情绪里,以惯性模式应对,回之以更强烈的指责、解释或打岔,一方面压抑自己,另一方面想压住对方或者说服对方。

2.内在稳定性不够,做不到始终和谐专注,也做不到始终好奇开放地聆听、核对与探索,总是想让对方听话,总是想说服对方,总是想纠正对方的错误,来证明“我是对的!你看我多棒!我有能力帮助你!我是有价值的!”

3.总是想解决问题,给建议给方法,极力让对方满意采纳。即便有时候“关心人”,关心对方的情绪感受,也是想极力提供对策,帮对方消弭情绪。

4.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拒绝他人的需求,有时候对表达有害怕,自己预设受伤的结果,让对话变得难以开口。

5.和家人的沟通基本是以四种惯性模式应对——指责、讨好、说教和打岔。理想化的状态是家人都来学习崇建老师的课,孤军奋战难度更大,推进更慢,更新更难。

6.对同事要宽容、客气的多,不会过多要求他人。但也会期待他人心平气和客观公正。

沟通若不合我意,会对他人有抱怨,有愤怒,有被动攻击。有时会婉转表达需求或拒绝,有时会克制或压抑情绪,面对问题或争执,一般会暂时回避或搁置,若有时间缓冲就想好怎么表达与应对,若失去觉察也会以惯性应对,过后有内疚自责。

三、列举我沟通困难的清单,并分享给同桌❗️

1.压抑情绪

2.卡在情绪里

3.抱有期待

4.四种惯性模式应对

5.失去觉察

6.失去自我链接

7.解决问题的思维惯性

8.说服对方的思维惯性

9.证明自己的思维惯性

10.向内攻击的思维惯性

11.关心结果的思维惯性

12.内在稳定性不足

13.做到时刻好奇好难

14.做到专注聆听好难

15.关注对方资源好难

16.预设受伤,害怕表达

17.评判他人的惯性

四、如何践行?

每天五分钟刻意练习!!

有意识地与孩子对话

姿态语态和谐专注

内容不说教不命令

好奇、开放,连结孩子内在资源和成长

从关心结果,到关心人

关心结果: 还不赶快把功课写完! 都已经几点了!

关心人: 某某啊,怎么啦? 你功课还没写完, 怎么在这里玩呢? 发生什么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