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皮(文字版)能感动自己的好文章-收录原创好文章专题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悠悠岁月(146 )

2022-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曹会镇

                              第十六章 原点(十)

第二天一早陈清水就去了藤县,下午便见到了舅舅,然后向舅舅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李昌运听后说:“这不是问题,白蜡制品我们这里销量很大,只是原来的进货渠道没有选择你们那里。你今天既然来了,我们可以改变货源改进你们的产品。可有一件事我先要说明,你们的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要超越任何一地的产品,价格也要适中,不能高于别处的价格。这样我好说话。”

“老舅尽管放心,保证达到你的满意。我们泉洼村白蜡产品是远近闻名的,质量有口皆碑,这个你是知道的。只不过原来我们自己没有出门推销过,全等着当地采购站收购,他们的出售价格我们也不清楚,我们只知道采购站收购我们货品的价格,今天把货卖给你们决不会把价格抬得很高,多少比在家里高出一些就行。”

李昌运说:“其实供销行业买谁的货物卖谁的货物我是从来不过问的,只是今天你找到我了我才参与这些事。话说回来,进谁的货都一样,这里面又不隐藏什么私情,货物在那里明摆着,好与不好一看便知,价格也是透明的,也没谁说三道四,我也不担心什么。这样吧,你过两天就派人把产品送过来,一切由我来安排,包括还账,你也不用来回折腾了。另外,你也好长时间没到我这里了,这回来了就住两天吧,就当是过个星期天。眼下是农闲时节,没有谁急着买货,卖货的事也就不着急办理。”

“好吧,听老舅的,住两天就住两天,逛一逛藤县大街,参观参观藤县的建设也挺不错。”

“藤县有看头,尽管这里是个县城,规模也不多大,可它历史很悠久,地位辉煌,战国时曾被称为藤小国,并且这里还有神奇的建庙留龙的传说,你有空可以去藤县车站看一看,那里有庙有碑有文字记载,一直有不少人前去参观。”

陈清水听得很是激动,说:“是吗?那我可真要留下来好好走走看看,欣赏欣赏藤县的好风光。”

爷俩说得正在兴头上,弟弟陈清江已把饭做好端上桌来。饭菜还不错,两菜一汤,外加一壶散酒。爷仨围桌而坐,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

吃过饭陈清水当真不走了,他打算住两天在藤县好好玩一玩。

第二天一早陈清水就起床了,他骑上舅舅的自行车开始在城里城外转悠,两天就把藤县的名胜古迹看个遍,第三天他便辞别舅舅回到家里。

回家后陈清水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催促各生产队抓紧加工镢柄、木叉和少部分花枪杆,然后挑选质量最好的装车,陈清水要亲自去藤县送货。

第五天所有货物装车完毕,经过陈清水的验收全部合格,接着陈清水亲自带领车队把货物运到藤县土产公司。公司负责人看货后非常满意,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货物成色好。李昌运看到这情况后也是高兴得不得了,对陈清水也是赞不绝口。

公司与陈清水谈论好价格后把所有货物全部留下,接着付清全部货款。陈清水接过现金更是喜笑颜开,他来到农机公司,来到老舅家,来到弟弟家把所有欠款全部还清,然后与一起来的民工在饭店吃了一顿便饭后便打马回家。

冬去春来,刚刚进入二月陈清水就接到了上级通知,通知要求他三天之内在村里挑选出五十名男女青壮年劳力去昭阳湖参加国家二级大坝建设工程。民工们不需要带粮食,吃饭有国家负责,村里只需配备伙夫和锅碗瓢盆,民工们要带齐劳动工具,限期一周内到达施工现场,不得有误。

陈清水接到通知后迅速召集大队成员和各生产队队长开会商讨出工事宜。

曹淑章首先发言,他说:“这次出工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办法,谁愿意参加就来村里报名,报名不够我们再选派。这样好吧?鉴于这次工期比较长,离家又远,可以允许年轻夫妇双双报名参加。”

“可以,我赞同这个主意。”陈清水说,“散会后各生产队长就把这个意见散发出去,让社员们自愿报名。另外,我还要提个建议,咱们大队这班人就数陈清亮年轻,这次让他带队上工,全权负责工地上的一切事务,行吗?”

陈清亮说:“好,坚决服从安排。其实一开始我就想好了,这次带工非我莫属,怎么样?不出我所料吧?”

“清亮,这次出工不同于以往,先不说这是国家工程的事,就说开工时间和施工环境就不同于往常,困难肯定小不了,别稀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你想,这才刚入二月,冰凌还没融化,大地还梆梆硬,人们棉衣还没有下身,这时间就号召上工,吃苦受冻是肯定的了。再说这是在湖里施工,不是治理大沟大河,难度一定很大。再就是,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能不能吃饱饭都是个问题。吃那么大的苦出那么大的力不出人命就谢天谢地了。清亮,到工地上一定要照顾好民工,不要出事,多长个心眼儿,不能闭着眼蛮干。”

“大哥请放心,一定照好去干。”陈清亮说。

散会了,人们把会议内容很快散布出去,不多会儿大队部就来了一些人报名参加,其中也不乏刚结婚的年轻夫妇。就这样不到两天时间报名结束,人数不但够了,还多出四个人。这叫陈清水很高兴。他说:“多就多吧,上级不反对人多,有数的,人多力量大,是好事!”

第四天陈清亮就着手组织马车向工地运送锅碗瓢盆和搭建工棚的材料,然后再回头拉人,忙活了三天后一切就绪,窝棚搭建好了,锅灶也支起来了,只等着开工干活了。

这天民工们吃过饭来到施工现场察看工地情况,眼前情景不由得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工区湖面上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没有融化的冰凌,散碎的冰片随风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冰块映着日光不时泛起刺眼的点点金光。北风紧一阵松一阵地吹到人的脸上犹如针扎般疼痛。看到此景人们心里开始打鼓。

再放眼望向湖面,工区界桩整齐排列成一条线,单排界桩之间相隔二三十米,两排界桩之间相隔三四十米,其间还有一条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船上都有人,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两三个人。人们猜测或许这些小船是运送物资或者是救援用的。

听工地指挥部人员讲,工程最初要民工们站在水中打桩,然后再填泥围堰。两边围堰打好后压实在了再抽水,抽干水后再挖泥,工程最初一段时间民工们要吃很多苦。

可不是嘛,眼下气温还在零度左右,早晨起来水盆里的水还上着冻呢。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下水打桩简直就是玩命。可又有什么好办法?来都来了,不能干也得干。第二天工地领导就下达了命令,要求各村挑选体格最好的民工下水打桩。

陈清亮是队长,又年轻,体格也好,他第一个带领着十几位年轻力壮的民工扛着木桩和榔头小心翼翼地走下水去。(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