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之五十六,连横策略的危害!
【读经典】
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
简单翻译下:如今的臣子,提到连横时都说:“不依附大国,则遇强敌就得遭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什么现实好处,但必须献出国家地图委于大国,呈上国家玺印才能请求军事援助。
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
简单翻译下:献出地图则本国的版图就缩小了;呈上玺印则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版图缩小,国家就被削弱了;声望降低,政事上就会混乱了。
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
简单翻译下:侍奉大国为了连横,还没有看到什么利益,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事。
【谈心得】
韩非进一步分析了当时流行的连横政策,指出臣民们认可连横时觉得“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就是说不依附大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会攻击国家,造成祸害,韩非对这种思想和心态提出严厉批评。
韩非说“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就是说侍奉大国未必有好处,但是却想要献出本国地图,呈上国家玺印,因为没有哪个大国会无条件的去保护小国,侍奉大国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而一旦这样做了,危害也是很严重的,“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开始了“献图效玺”,会不会受到大国保护还不知道,但国家被削弱,政事混乱是一定的了,这和采用连横的目的就南辕北辙了。
因此,韩非对连横策略的结论是“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依附大国去做连横的代价太大了,能不能获益还不确定的情况下,亡地乱政就是必然要面临的严重灾难了。
封建时期土地就是立国之本,是国家发展和国家强大的标志,所有的明君们都渴望开疆扩土。因为国力弱小,害怕别的强国进犯,就侍奉大国,献上地图玺印,这在韩非看来是极不明智的行为。
且不说大国是不是真心保护自己,“献图效玺”实际上就失去了国家强大的主动权,美其名曰的连横实际上就失在教保护费,呈上国家的玺印更是把军事领导权也拱手相让,表面上看是为了赢得大国的信赖和支持,实则是不折不扣的亡国行为。
韩非告诫君主,这种看上去合理的连横策略,参杂了太多不法之臣的个人私利,对君主毫无益处,只是给操纵连横的权臣提供了结党营私的平台和机会。作为小国,想要保全,也得靠自己的特点和资源采取相应的外交手段,核心是要发挥自身优势。
连横政策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小国在采取连横政策后,即使顺利获得了大国的保护,可下一步自己想要富国强兵起来,大国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弱小听话的附庸,绝不是强大起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