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
1
“这事儿很难处理。”“你应该这么做。”
然后呢?
告诉你这事难做,你到底要不要接着做,要怎么做?
告诉你怎么做事,TA的方法真的适合你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也有各自的性格和独特的处事方法。可以指点,但是也要判断这经验到底适不适合那个人。
就像有人说,难走的都是上坡路,但上坡或许只难住了TA一个,对于其他人,走上坡轻松无比,反而可能平路踩坑。
有时候,别总想着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别人。
有时候,别人觉得难,可能只是因为你告诉TA难,于是TA从开始就不敢去做那件原本能做的事情了。
2
新来的人事小姑娘不知道怎么跟财务经理打交道,刚开始,人事经理和我总告诉她哪里需要注意,什么事应该怎么说。
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我们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就是另一个感觉,别扭,且一听就不是她说出来的。而且,总这么着,她没办法成长呀。
于是再碰到类似的事儿,干脆改成先问她的意见:“你想怎么说,先按你的想法试试看吧。”
结果,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姑娘是耿直范儿,有什么说什么,反而对上了财务经理的胃口,两人一拍即合。真真是无招胜有招。
姑娘末了感慨:这么想想好像也不是很难啊,之前你们说那么多,我啥都记不住,吓都吓死了。
自己觉得难的事情,搞不好对别人来说很简单。与其人为给别人设限,不如先在旁边观望别人做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再一起调整。
3
我曾经很不理解,外籍员工签证的事儿,老大不把她笔记上写着的、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直接给我抄,非得让给我一次次给政府各部门的客服人员打电话。
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好不容易把流程顺完了,给老大汇报,又被一句“X事问了么?”噎回去,发现自己没想到的点还挺多,抹把冷汗继续问。
一来二去,笔记本上记的东西修修改改。流程是什么、每阶段准备的材料自然而然就清晰了。
老大后来才说,她是故意的。虽然她知道全套的流程,甚至都知道我会踩哪些坑,但是必须让我自己去从头到尾做一遍。
因为“你自己做了,那才成为了你自己的东西,每个人在这个过程犯的错不一样,自己做了,才长记性。我的经验帮不了你。”
抄老大的笔记当然是捷径,捷径当然更省心,但是,抄完了,笔记大概也就成了需要时再翻翻的参照物,不会记那么熟。
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难,以及自己的难点到底是在哪里。
有些时候,明知道前边有坑,还是要把你推进去,再让你自己爬出来。这个过程里,最多指点一句“掉下去记得护住头。”
成年人的另类保护。
4
周围不是没有前辈说“这件事小心点儿办”。
然而,他们鲜少告诉我“真遇到了,你该怎么办。”
想了想,原因有两个:
其一,他们说了难,只是提醒你打起精神应对,实在搞不定了,再去求指点不迟;
其二,他们的经验和标准和你不一样,你试过了,才知道是不是也觉得难,或许还能从这艰难中总结出自己的独有经验。
他们可以在你跑偏时拽你回来,或者修正下你的应对方式。该怎么做,是你的事情。
“经历”这件事,重要的价值在于自己的体验过程。
那,提前告诉你,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呢?
有。
将来的某一天,你碰到类似的人或事,或许会突然想起这些提醒。这些话不一定都适合你,但至少有个警醒,提醒自己可以小心些,搞不好还可以少走些弯路。
5
人生总有些普适的经验。
也总会碰上些愿意和你分享经验的人。
其实是幸运。
但是,总别忘了,任何人的经验,都是基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沿着别人的路走,不一定真就更简单。
而有时候,即使知道明知道经验是对的,有捷径可走,也还是需要自己再试一次。
这是一个,“听别人说”到“自己会做”的过程。
慢慢的,弄清了自身的标准和能力界限,也就知道哪些是能拿来就用的经验,哪些只能自己跳坑让自己长记性。哪些自己能做,哪些是真的做不了。
也就才能知道,当碰到不同经验时,你该如何取舍。
也只有这个时候,即使你同时听到“难走的都是上坡路”“上山容易下山难”“小心平路上的坑”这三句话,也不会无所适从。
都是路,知道了每条路的难点,走就行了。
做事情,也一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