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儒林外史》,心境雪中行
这几日的大雪,纷纷扬扬如跳着舞的精灵一般洒在小县城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宛如梦中的诗行。大雪阻行,还是蜗居在家,手捧一本书,漫无目的地读起来。
次卧被我改造成简易的书房了,这两年不断购书,两个书架虽未堆满,却也几乎不空了。只是碍于平时工作忙,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不多。这个假期,大雪似乎读懂了我的渴望,阻挡了孩子出去玩的脚步。不出门的日子,我们在书房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温暖,他俩随意玩耍,或看绘本,或玩玩具,而我则捧着那本泛黄的《儒林外史》,重温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的篇章。
忆昔往事,懵懂无知曾将这本传世之作误以为是武侠江湖的传奇《武林外史》,便以为这书中必充满了刀光剑影,不但不知道何为“儒林”,更不知吴敬梓写此书的目的。想起少年时的无知狂妄,至今还觉得对不起曹雪芹和吴敬梓老先生呢。因着那是语文成绩不错,深得语文老师喜欢,也自诩喜欢读书,同伴之间相互逗乐,我戏称她为“吴敬梓”,她不依不饶地回称我“曹雪芹”。不论是《红楼梦》还是《儒林外史》,当时我们都是看不懂的,现在想来当初我们因姓氏便敢戏称,不过是无知小儿的狂妄罢了。虽然表面上不愿意承认,但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后来虽然又重新读过,但也是为了教学之故,读的并不是很细致。如今重读,才明白了个中深意。
周进,一位饱经风霜的读书人,他的一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初时,六十多岁的他因科举不第,生活潦倒,不但被梅玖和王惠被埋汰,还被众人看不起。万般无奈之下跟着姐夫到贡院,在贡院想到自己的伤心事儿,撞号板,哭嚎,之后得到同行商人捐助,得以参加考试。范进,他的前半生则更是充满了辛酸与泪水。丈人的责骂、社会的冷嘲热讽,他都默默承受,他的可怜又可悲的中举发疯的丑态,至今还留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周进、范进这两个老儒生,未进学时悲催而又没有尊严地活着,而当他们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时,身边的亲友邻,从各个角落钻出来,不是亲的也是亲的,没有关系的也有关系,他们也变得世故老练,很快便适应了崛起后的生活。
严贡生的劣绅形象,他的坏不但对外人,同样也对自己的亲弟弟。而严监生,这个被误解了多年的人,因着临死前的两茎灯草不肯闭眼,被评为吝啬鬼之一,他是小气吝啬,但是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儿子,他死前就担心自己的唯一的儿子,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嫡子,又拜托王氏兄弟照顾赵氏孤儿寡母,不要受大房的气。可惜,唯一的儿子还是夭折了,哥哥和几个侄子,抢占了七分家产。现下有些人为了财产做出的事儿,不顾伦理道义,像极了书中的卑劣的严贡生啊。
匡超人刚登场时聪慧又孝顺,回家侍奉中风的父亲每日还坚持读书,精力超级旺盛。因着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读书学习,他先后得到了马二先生、潘保正、李知县的帮助,开始举业。但因为害怕李知县“坏了事儿”连累到自己,流落在外,结识了潘三开始干缺德的事儿,又跟着一群景兰江之流,学了一些“名士”做派。发达之后,停妻再娶,自己的发妻死在乡下,他却满口礼仪体统,让哥哥也立起做派,害怕潘三连累自己,不去看潘三,说出的完全为了自己的冠冕堂皇那些话,让人无比的恶心。潘三有罪不假,但他的行为,却是让人鄙视。他因勤奋好学被人赏识,之后慢慢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完全忘记了父亲临终前的教导,最终完全背离了最初的那个自己。
当然,《儒林外史》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儒雅、或洒脱、或固执、或放浪形骸。每个人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时代的故事与背景。而当我们深入其中,便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
文中有很多假名士,如娄家两位公子相与的那一群人,西湖上的那群名士……虽然作者多是批判,但也赞扬了一些真正的名士,如杜少卿、庄征君、虞博士。尤其是杜少卿,身上具有吴敬梓的影子,他不惧世俗流言,世人都向往功名利禄,而他面对征辟,却是躲着,避着,拒着,有人说他没有真才实学,因此不敢应征,而他从不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世人之口都说他是个败家子,无才学,不知廉耻带着妻子吃酒游湖,吴敬梓又借为数不多的几个知己之口称赞他,让人的人物形象格外突出。
与同道中人谈经说史,谈到《诗经》,他说:“你看这夫妇两人,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谈到纳妾,他说:“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是等这样,天下无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几个。”你看他携妻子游湖,被人所谓的名士嘲笑,也毫不在意。不禁让我想起屈原的那句话:“世人皆醉我独醒。”他是真正的慷慨仗义,从不吝惜金钱,重情重义,又是真正的名仕风流,有才有德。当然他也让人无语,他身边聚集的一些所谓名士,一边嘲笑他不举业,一边又想方设法去占他便宜。他却听不进去娄焕文的良言,不加甄别地接济别人,大把的银子随意留给外人。有人是真的穷,有人是借机打秋风,杜少卿啊,让人欣赏,也让人感慨。
蜗居在这雪后的静谧中,品茗读卷,似乎与书中的人物有了某种奇妙的共鸣。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名字和故事,如今却仿佛就在眼前。我想,这便是文字的魅力吧。它能让历史变得鲜活,让情感变得深沉。
这场雪,像是为我的阅读之旅铺设了一层柔软的绒毯,使我可以更加专注地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而我,也在这雪中行进的时光里,找到了与古人对话的方式。
合上书本,我仍旧沉浸在那份难以言表的感动中。《儒林外史》不仅仅是一部揭示社会弊病的讽刺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命运、关于选择的哲学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的本性与情感始终是相通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努力前行。
望着窗外不断下落的雪花,我的思绪好像也随着那厚厚的白而飘远。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丰富,更是心灵上的洗涤与升华。于是,我怀揣着这份感慨与思绪,继续在雪后的世界里寻觅属于我的那份诗意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