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这是人类的宿命,但终将被科技解决
<p><strong>一、什么是沙尘暴?——荒漠化的标志</strong>
</p><p>春天,汇聚了所有的希望与生机,在韩愈眼中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转角处,是韦庄笔下春水碧于天,划船听雨眠的江南韵味,纵有千般思绪,不过是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寄与谁。</p><p>而在干旱地区,以及半干旱地区,没有雨水的滋润,地表干燥松散,大风起兮后便是漫天狂沙,纵百万雄师过大江也不敌那滚滚黄沙卷地赤,混混黑账闭天晴的气势,直逼人心。</p><p>
</p><p>经统计,近年来特大沙尘暴在中国发生过8次,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p><p>
</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15271323/3f5076ecba0fa910.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时间主要集中在三、四、五、十一月份,春秋之际,地区主要以内蒙古、甘肃为主,携带河北、新疆、宁夏、山东及北方大部分地区。每次大沙尘暴都会直接造成上亿的财产损失,更不要提各种潜在的、间接的损失了。</p><p>
</p><p><strong>沙尘暴:沙+尘+暴</strong></p><p>除了直接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沙尘暴还会恶化生态环境,流失土地资源,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农业生产,危害人畜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都会因此流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p><p>
</p><p><strong>二、我们是如何对抗沙尘暴的?</strong></p><p>
</p><p>一般的分析及常识,我们都知道,沙尘暴的产生由人类的活动而来,过渡采伐,滥用资源等等。但我们从未从根本上解决过这些问题。</p><p>国家政府、个人的组织团体,都极力的实施保护性耕作,避免耕地退化;或是</p><p>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因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也会导致沙尘暴产生.......</p><p>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控,我们有了很多出色的成绩,比如库布齐沙漠,沙尘暴爆发次数从1988年的年均50次降低到现在的年均1次,被巴黎气候大会评为中国标本。
</p><p>
</p><p>三、沙尘暴由何而来?——人类的宿命</p><p>
</p><p>根据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调查研究显示,<strong>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是两千年前的人类活动</strong>。
</p><p>通过对比过去两千年的沙尘暴的记录、人群活动、夏季风降雨量,呈现出了一个不难理解的规律——降雨适当、生态良好时,战乱少,王朝兴盛,人口增加,大力开垦草原和荒漠草原为农田,植被被破坏,最终导致沙尘暴活动快速上升;反之亦然。</p><p>总结来说,就是<strong>人类的农牧活动增加,沙尘暴活动增加;人类的农牧活动减少,沙尘暴的活动减少。</strong></p><p>这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季风降雨,季风增加时降雨也增加,季风减弱时降雨减少,气候恶化,这是导致战争、国家纷乱的原因。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诗,也牵动着千百年后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不是人类现在可以轻易改变的事情。</p><p>
</p><p>
</p><p><strong>四、如何减少沙尘暴的产生?</strong></p><p>
</p><p>说白了,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全部退耕还林,更不能阻碍科技文明的发展,那么只要<strong>用发展解决发展的问题。</strong></p><p>
</p><p>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农牧活动是很多环境、气候问题的根源所在,如果农牧业不改革的话,所有的防控都只是杯水车薪。你觉得农牧业要如何改革?又要如何真正的减少沙尘暴的产生?我想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话题了。</p><p>
</p><p>欢迎在评论区抒发你的见解哦~~~</p><p>
</p><p>------------------------------</p><p>附录一:</p><p>天气数据查询网站汇总(http://www.sijing233.com/h-nd-23.html#_np=2_620)</p><p>参考资料:</p><p><a>谭久亨</a>."<a>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a>."<a>农业灾害研究</a> .(2020):100-101.Print.</p><p>梁策,孟娜."我国沙尘暴的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128-128.Print.</p><p>钟科."2000年前人类活动已成沙尘暴主因."科学大观园 .(2020):4-4.Print.</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