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1:关于情商的几个理解误区
坚持读书的第2天
今日熏香:甜橙,甜甜的味道很有橙子的即视感,就像孩子纯净灿烂的笑脸让人不自觉也绽放笑容。
11月一起阅读的书籍是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人生开挂,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际顺畅,都需要高情商的保驾护航。虽然有些像广告语,但想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因为梦婷老师之前已经拆解了6篇,内容量较大,无法一一列出。今天就着重谈谈我在阅读时的几个“恍然大悟”,我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的误区。
误区一:情商=人际关系
还记得《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书记,他事业可谓成功,是人民眼中的好书记,领导眼中的好干部。但你能说他是情商高吗?
人际关系中除了社交关系,也包括与父母、恋人、妻子、儿女等亲密人的关系,李达康书记没有处理好。
还有反面人物祁同伟,八面玲珑,很是会察言观色,可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他又能称得上是情商高吗?
如果撇开妥协的婚姻和偏离的人生信念,祁同伟也算是会处理人际关系。但也不能说他情商高。
真正的情商包含5方面的内容: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认识自己
(2)管理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
(3)鼓励自己的能力:激励自己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认识他人
(5)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他人
这样看来人际关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表层的部分。而最基础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己,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认识你自己”也是苏格拉底死后墓碑上的墓志铭。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呢?
误区二:内向=情商低
内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合群,不善言辞,缺乏领导力,但这就是情商低吗?
书中给了一个例子,也许会有些启发:
一个幼儿园4岁的孩子安迪,看起来特别的内向,并没有融入到小朋友当中去玩游戏。
可是有一个游戏,让老师发现,其实安迪是全班最有情商的一个人。
这个游戏是模拟幼儿园的一个玩具小屋模型,并且里面有所有小朋友的照片大头贴,游戏要求是让安迪来安排每个小朋友到玩具屋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玩,并且让安迪给每个小朋友找到他们最喜欢的小伙伴。
结果让老师非常震惊。安迪可以准确的知道每个小朋友最喜欢在哪个角落玩,比如在艺术角或是其他地方,也可以知道每个小朋友跟哪个小朋友关系最好。
这其实代表着安迪能够通过观察,了解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他们在哪里的时候,是高兴的,他们跟谁在一起的时候,是愉快的。
这就是社会感知力,即准确的理解他人的情绪波动,这也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此外还有一种内省力,就是要能够观察到自己此刻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只是理性判断。比如,你真的很希望跟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而不是你应该跟什么样的人结婚。
误区三:完全稳定的情绪最好
我一直认为情绪完全稳定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其实不然。
现在的婚姻家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丈夫,你说什么都是“嗯”“好”“没意见”,想吵个架也吵不起来,只能把自己憋死。说白了就是没有情绪,情感冷漠。专业一点称这种隔离状态为“情感空白”。
这种投下一颗石子,连一点涟漪都没有状况想想也确实让人抓狂。就像是一潭死水,没有温度也没有希望。
这种完全稳定的情绪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究其原因很复杂。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或许就在于童年时,没有学会如何感知和表达情绪,自己与自己无法产生链接,当然也就没法对别人的情绪做出认知和反应。
从这方面看,从小教会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何等重要,这关系他一生的幸福。
这里很多心理学老师推荐大家去看一部不错的迪士尼动画《头脑特工队》,剧中人物代表了快乐、恐惧、厌恶、悲伤、愤怒,并且每种情绪都有特定形状。我准备这周抽时间把它看掉,加深一下对情绪的理解。
误区四:负面情绪是不好的
就像上面所说动画中的恐惧、厌恶、悲伤、愤怒等情绪,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在我们看来负面情绪带来的能量是向下的,是消极的,有时候甚至会或多或少地带给你周围的人一些压抑的感觉。
我曾经做过一个感知情绪的练习,要求两个人之间互相说“我担心你”和“我祝福你”。结果不断重复的结果的是,“我担心你”使倾听者也变得焦虑不安,而“我祝福你”却可以感到淡淡的喜悦。
但在进行“我很愤怒”的练习时,在怒火中烧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体内充满了喷涌而出的力量。这样看来,其实每种情绪都有他们的意义。
负面情绪也同样具有正面引导的意义。它就像是一种信号警示,告诉你的某种关系出现了问题,需要去思考并作出调整和改变,去产生新的更加稳定的平衡。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人为地为情绪贴上“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标签,一味地让自己处于积极情绪中,而刻意压抑负面情绪,时间长了,就像是不断膨胀的气球,最终会爆裂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