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经典散文

挖白蒿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仲李健萧山书屋

文/萧山

时间已过惊蛰,可今年的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

田野枯瑟空旷,街道少见人往。

往年这个点儿,正是挖白蒿,吃白蒿麦饭的时候。

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这里说的茵陈就是我们平时叫的白蒿。

这白蒿既是野菜也是中药材。其功效清热利胆,其汁水对新生儿黄疸尤其有效。这个时候吃了它可以排毒消炎,预防感冒。

小的时候,一到这个时节,母亲便弄来很多的白蒿。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它具有多大的治病功效,只知道吃了一冬的酸菜咸菜,眼看着刚蒸出来的白蒿麦饭,翠绿翠绿的,浇上一勺蒜辣椒,热热的就着馍吃……怎一个“美”字了得!

今年情况特殊,明明知道到了挖白蒿的时节了却就是不敢出门。偶然间在朋友圈里发现了晒挖白蒿的图片,往昔所有和白蒿有关的东西一下子填满了脑袋……

农村娃早懂事,小小的年纪就知道帮着家里干活。割草喂猪、放羊挖药没有不会的。经常在地里沟里跑,哪个地方有啥,哪个东西能吃都门清。尤其到了这挖白蒿的时候,更显的小娃娃的腿脚和眼界了。

平地里路旁边的白蒿虽然长的不大不绿,可还是早早的让人弄走了。要想挖到好一点的白蒿,是要到背风、向阳的沟坡洼洼。

那里的白蒿不光个大翠绿,关键是它没有长在上面的枯蒿干干。不需要你“斩荆披棘”的拔蒿拽蔓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挖的白蒿鲜嫩好吃还好操作!基本上是干净的,稍微摘摘就可以淘水上屉了。比起那些在蒿草蔓下寻的白蒿要好多了。

只要发现一颗,周围肯定是“成群结队”的出现。这些都是往年秋天从别处飘来的白蒿种子一冬孕育的新苗,叶厚根小、又鲜又嫩。

但凡有人人发现这个“世外桃源”,用不了多久,这里的“白蒿老子、白蒿孙子”都会给挖光的。不用担心,来年,这里依然是一片葱绿。

不过像这样“肥美”的地方可不是经常能有的。多的时候还是要在蒿草根去找的。只不过在蒿草根间麻烦一些罢了!但只要找对了地方,即使是乱蒿丛中也能弄到品相很好的白蒿。

透过枯黄干瘪的蒿草秸秆,看它的根部,一簇鲜绿,艳艳的扎在哪儿。这个时候,你只需划弄开纠缠在一起的枯枝秸秆,认准一枝,揪住蒿头,用力上拔,松软褐黄的泥土会立马斩断与白蒿根枝的关系。拉出来,抖掉附着的泥土,枯黄的草根下,嫩绿的白蒿立马毫无遮拦的呈现在你面前:下半截的嫩白,上半截翠绿,和蒿草衰败色相较,更显生机。

拔的多了,偶尔还能看见这一簇弯曲鹅黄嫩苗叶,像刚上市的韭黄一般,清新非常。

挖到的白蒿经过摘洗,绊上少许菠菜,撒上些许调料,沾上面粉,上笼屉蒸十五分钟,白蒿麦饭即成。

在过去,这种既菜又饭都吃食,是农人贴补主粮的辅食,蒸好的菜团子是可以当“干粮”吃的。现在的白蒿麦饭早已失去过去“辅食”的效用,成了人们饭桌上,盘子里的“稀罕”。

没时间下地下沟的人们,可以在菜市场买上一斤半斤回来,应个时景,吃个新鲜而已!

记得去年开春的时候,在外工作的朋友发来几张他挖白蒿的图片,白蒿没见弄多少,排场却是够大。一身户外装,刀子剪子,袋子铲子的领着媳妇娃,开着车挖白蒿。都说“皇上他妈拾麦——图个散心”,你这开着宝马挖白蒿,我看和皇太后有得一拼!

他笑着回我说,主要出来转转,顺便让娃知道他爸小时候都干啥呢!

这一幕和饭桌上大人给小孩讲吃白蒿的历史何其相似?在他们眼中,这些“五谷不分”娃娃们以后咋个活呀?

其实,让我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辈人有一辈人的福分。他们吃不惯这从土里挖出来野草,我们看不惯大冬天的雪糕。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等他们长大了,回过头来看看往昔的自己,也会莞尔一笑,给他们的子孙讲着自己的过去。

对我们来说,与其说这吃在嘴里的白蒿是粮食是饭菜,还不如说是我们曾经的过往,是时间留在我们心底的印记。它承载的是那份存留于心的经历、情感!

有人说,看这形势,今年的挖白蒿估计要泡汤。我却不以为然,全国上下一心,奋起抗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我想用不了多久,定然是山河无恙、春暖花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