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分享《断舍离》

2019-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箫音声声

          (一) 读《断舍离》序

捧读《断舍离》,禁不住如饥似渴,边悟边录,是为“进”。及时分享,是为“出”。

读巜断舍离》,我懂了“生活美学”,与同行的小伙伴交流,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美好和人生感悟,转向内心,寻找缺失太久的“幸福力”。

“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也需要把自己的能量、资源及知识储备都用上,甚至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源源不断地、没有保留地投入进去。所以,每个人也时常有被掏空感。那么,被掏空后,来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困惑,又需要多久去把它们填充和治愈呢?

显然,选择行走当中的停下,整理一下内心,看看该舍弃些什么?腾空或空出一些地方,也才能让心里有一些通透及亮光,也才能有新的东西进来。

学习陈数的“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

书序陈数老师如是描述《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眼睛弯弯,“断舍离”三个字已然内化在她的生命里,举手投足间亦平和、亦睿智。喜欢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有对生活的豁达、接受和喜悦。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我与老师的缘分。

“断舍离”断的是物品,脱离的是执念,是对自己人生的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中。相比整理技能,山下老师更注重道的层面,她倡导通过身心修行,在杂物上做减法,在心灵上做加法,引导读者立足当下,积极进行身体和外界环境的流动交换,促进新陈代谢。

(二)断舍离的奥义

断舍离: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扔东西,“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它带有让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橱柜里餐架上或冰箱中囤积的无用之物,家里随处堆积的度品破烂,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适宜的过剩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境地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拋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出”字意解源于“新陈代谢”,即所谓的“生命机制”。

进,则出。

出,则进。

然后,再出。

这一简单的生命机制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左右人生。提升“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回归本真,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收纳式思维”只会让我们在“浪费”“过剩”“惰性”中喘不过气来。

“断舍离”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它确实会给我们带来精简朴素的生活,但其核心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需要强调的是,“进”与“出”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2019.12.1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