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忆散文:煤油灯
在通电之前,煤油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那个朴素无华的年代,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庄被黑暗所笼罩,唯有煤油灯的微弱光芒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那个时候,煤油灯是母亲最重视的物品,因为夜很长,孩子们也都害怕黑暗。煤油灯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灯身是一个玻璃瓶,无论大小都可以做,焰头是用棉花自己搓的。母亲会做煤油灯,奶奶也会做,姥姥也会,没错,随便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都会做这盏承载着一家人光明的煤油灯。那时候煤油不叫煤油,而是叫洋油。村子里也有卖洋油的,那小贩骑着自行车来回吆喝:“打洋油啦,打洋油了喔”,一声接着一声,划破了黎明的黑暗,给静寂的村庄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烟火气。
到了黄昏,母亲会小心地给煤油灯添上油,然后点燃它。当煤油灯生出那一缕摇曳的光芒,整个房间的氛围顿时变得温暖起来。我和哥哥姐姐围坐在炕上,聚在一起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我们只能依靠煤油灯照亮我们的夜晚。
有时候,如果灯太亮了也不行,因为它浪费了油,那就需要把它的焰头剪掉一部分,让它的火焰只像豆粒儿这么大是最合适的。但到了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做一盏大大的新的煤油灯放在堂屋里,她放在最高处,让灯照亮整个房间。那时候的我觉得这盏灯很亮,它是世界上最亮的灯,也是我最想拥有的灯。
煤油灯下的夜晚,父亲母亲总是忙碌的,有时候剥棉花,有时候做扫帚,还有时候要辅导我们写作业。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打工的热潮,农村的夜晚是团圆的,没有分离,也没有想念。
煤油灯给予了我们生活的基本光明,也成为了村庄里的集会场所的重要光源。每到节日和重要的场合,人们都会在广场上摆上几张桌子,点燃煤油灯,为村庄的居民带去一片光明和喜庆。我还记得,每逢元宵节,我们会放上一些纸灯笼,并在煤油灯旁边挂上红纸剪的吉祥符,祈求着一个幸福的新年。煤油灯的光芒倒映在大家的脸上,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煤油灯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大概是我五六岁的样子吧,电灯的普及使得我们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和明亮的照明方式,但是,煤油灯却留下了深深的乡土记忆。我想起那时候的夜晚,煤油灯的微弱光芒仿佛是一束永恒的温暖,照亮了我曾经的童年。 如今,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电灯的明亮,却也不妨再次回味一下那煤油灯为我们带来的独特光芒。在户外露营,或者是停电的日子里,点燃一盏煤油灯,仿佛可以重温那些远去的岁月。煤油灯,如同一枚闪烁的星星,打破了我们对现代科技的依赖,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简朴的生活之美。
乡土记忆中的煤油灯,早已成为了过往时光里的一个故事。然而,它永远都会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照亮着我们的回忆。那微弱的光芒,那温暖的氛围,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一份宝贵的情感。无论光明与黑暗如何交替,煤油灯都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给予我们力量和希望。(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图源网络,无关本文内容,图片如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人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