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泡咖啡馆
下午找一家熟悉的咖啡馆,找一段莫扎特熟悉的古典曲调,如今的咖啡馆也很少能遇到人少的了。说起我对咖啡馆的爱就不得不提咖啡的成本等现实问题,所以就不继续这个话题了。但带着耳机听音乐坐在空调的夏日室内还是爽的,好在耳机相当隔音,能看到来来往往的客人和服务员,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我有较为严重的社恐,不仅是具体的个人或一小撮人在我面前需要我与之交流,连到了人群较为密集的公共地区也觉得不舒适甚至会冒出细密的汗。爱因斯坦说的那句名句,什么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是真的汗水只是不知道是百分之多少。社恐是病,不知道它在众多心理疾病中占据着什么程度的位置,我也不知道我的病的程度是什么水平,但应该还不太坏,不至于论及生死的程度。
我本来想写什么来着,都忘了。对,谈谈音乐,音乐小白谈音乐,自不量力之文字,所以我并不打算谈音乐本身,而是昨晚夜深人静时听音乐的感受,甚至也没资格用“谈”字,而是闲聊、闲扯。我经常用网某云音乐的APP听,时间渐久,习惯成自然。其中有个“我最喜欢的音乐”一栏,时常把喜欢的音乐放进去,渐渐多了起来。起初放的都还是一听便让自己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音乐或歌曲,但慢慢“标准”也放低了,听着不讨厌的也一并使进之。昨天偶然一看已经积累到500多首了(也不是很多),这样其实很多歌是听不到的,此刻又有点怀念儿时128M的MP3了,实收的二十几首歌兴奋地听个没完,觉得每首歌都好听。我也搞不太清夜里喜欢听音乐其实是在喜欢什么,只是觉得异常悦耳动听,像是某种内化。简单的解释可能是在夜深人静时人把自身所以的能力能量都收回己有而再把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音乐上——内向的释放吧,我瞎猜的,仅仅代表我自己。
近来读黑塞的《盖特露德》中作者也借剧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即人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和成就和平民日常生活的矛盾,我猜,在真的现实生活中这两对问题并不是有个如分界线一样清晰分明的分水岭。总体、极为模糊地说,上年纪的人一般会更为他人活、更注重日常生活一些,相反则是年轻人的倾向选择。今天,选择这件事已经成为普遍,进而,选择开始泛滥,选择反噬人类。于我个人,我倒情愿没那么多选择,什么事首选面临繁复的选择,清爽的生活越来越远。就像今天各种营销广告,商家想尽办法让人们消费,把大众折磨的满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情绪。
突然不知道写啥了,明天再写吧,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