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知识
一、心理学学习方法:
画表格、列框架、讲故事、编口诀、
组块化、勤提问、常反复。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自然条件,优点:范围广、简便、不受干扰、一手资料;缺点:不控制、不重复、不精确、不因果、取所需。
2.实验法:控制条件,优点:有因果、数量化、可重复、可检验;缺点:主试效应、被试效应、难的不测、不能探究。
3.个案法:某个人,优点:搭配用、得假设;缺点:难推广。
4.心理测验法:标准化,优点:简便、多样、量化、可靠、常模比较;缺点:要求高、不准确、无过程、文化影响。
5.相关法:相关关系,优点:基础、预测、验证、定方向、有程度;缺点:无因果。
6.调查法:提问题,优点:容易、广、快;缺点:不严谨、无因果、很主观、需合作。
三、人格心理学导论
人格流派:(栗子抑郁)
1.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的愤怒,转向内心愤怒。
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环境导致抑郁,缺乏积极强化物。
3.人本主义学派:没自我价值感,不能接纳自己。
4.人格特质理论:抑郁的稳定性,某些人易抑郁。
5.认知学派:信息如何解释,抑郁的认知图式。
6.生物学派:遗传/生物因素,天生爱抑郁。
四、社会认知:
观点(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阶段0: 无差别(3-6岁)特点:不能认识不同。
阶段1:社会信息(6-8岁)特点:不能理解不同。
阶段2:自我反省(8-10岁)特点:不能同时考虑不同。
阶段3:相互性(10-12岁)特点:可以同时考虑不同。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角色(12-15岁以上)特点:能用社会系统标准和信息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
五、认知障碍
(一)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言语紊乱,患者思维与言语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使人难以理解。
表现形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词语新作、象征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是一种坚信,它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妄想是自我卷入的。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表现形式:被害妄想、牵连观念、嫉妒妄想、
影响妄想、非血统妄想。
3.思维体验障碍:主要为异己体验。
表现形式:思维被插入感、思维扩大或被广播、妄想知觉、思维云集。
(二)知觉障碍
幻觉:在患者的周围环境中并没有任何刺激,但患者却能产生感觉,听幻觉最常见。
表现形式: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思维鸣响。
(三)情感平淡
患者缺乏活动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
(四)紧张症
包括运动、姿势和行为等症状,共同特征是情绪的不自主性,是本能内驱力和运动技能方面出现的障碍。
表现形式:木僵状态、违拗症、紧张性自动症、作态与特殊姿态、刻板症、多动或兴奋。
(五)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也称内省力,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